![](https://img.haomeiwen.com/i4667287/8be058b55763404a.jpg)
澳洲中部是真正野性的存在,开着吉普从沙漠穿过,看着红色的烟尘在夕阳下翻滚,这种感觉在我的概念里才是真正的旅行。正好孩子们还没去过北领地,于是这个假期的旅行就此成行。旅行很圆满,孩子们玩的也很尽兴。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北领地旅行,是以背包客的身份。那时候带着帐篷,住在户外的露营地,到处找泥泞的四驱线路。一路上吃的大多是泡面和简餐,晚上在营地的露天酒吧喝一杯,再听几首劲爆的摇滚。这一次因为带着孩子,住的都是带游泳池的度假酒店,吃饭也基本上每顿都是正餐。晚上不再去听摇滚了,而是餐厅舒缓的钢琴曲。
我比较两次不同的旅行经历,是因为我发现不同的旅行方式带来不同的快乐,没有好坏之分。户外的旅行方式,血液中的荷尔蒙好像与红色的土地融合在了一起,那是一种激荡的经历。带着孩子的豪华游,也自然有惬意的快乐,虽然我好像更喜欢户外的旅行方式。这个就如同人生不同阶段一样,大学时候去旅行,都是住在青旅,与天南海北的背包客彻夜长谈;工作之后开始为事业打拼,加班和出差成了家常便饭;中年之后,家庭生活成为重心,开始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修行;到了老年,与三五好友定期聚会、打球喝茶又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如此种种,没有好坏,只是人生的不同阶段而已。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就是安享其中,无论哪种生活状态。安享其中,而不是想着等到什么时候什么条件自己才能更快乐。切记切记,这种把幸福放在未来而不是当下的心态,是人生最重要的错误。
转眼在澳洲已经十一年了,这十一年也是有得有失。先说失吧,因为远离中国,错过了很多商业机会。而且由于经常不在中国,所以参与的几个项目无法监管,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再说得吧,第一是由于远离中国相对名利的生活方式,心境更简单,那种平和的幸福感更强;第二是儿子女儿躲过了应试教育,这十年都在玩耍和旅行中快乐的度过。这是我最看重的,人生在孩童时代就应该玩耍和旅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学习是次要的;第三是躲过了雾霾和地沟油。无论如何,有得必然有失,有失也自然有得,这就是人生。不用去羡慕,也不用去后悔,安享当下的状态就是最好的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4667287/555fd176472a23b2.jpg)
旅行随笔:
自驾穿越红色中部之出发:貌似我已经去过澳洲所有地方了,好在孩子们还没到过北领地。澳洲中部是真正野性的存在,开着吉普从沙漠穿过,看着红色的烟尘在夕阳下翻滚,这种感觉在我的概念里才是真正的旅行。今晚飞达尔文,然后租一辆吉普一路南下,尽情领略一下澳洲的野性和狂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4667287/63e25ad1d08003bb.jpg)
自驾穿越红色中部之达尔文:达尔文本来不是澳洲土著的发源地,但占领澳洲的英国人把土著赶到了这里,原因是这里的潮热和每年有半年的雨季。去了土著博物馆,看了鳄鱼表演,澳洲中部之旅正式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4667287/bf41c228ca27586a.jpg)
自驾穿越红色中部之卡卡杜:卡卡杜是澳洲第一个国家公园,面积有三个上海那么大。在黄水河的游船上与鳄鱼共舞,然后开着吉普在崎岖的小路穿梭,再走个十几公里在岩石上欣赏日落。神往卡卡杜的广阔和野性之余,我对当地土著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卡卡杜的岩画中,可以看到土著几万年之前的生活,自由的狩猎、图腾崇拜,还有各种各样的歌舞。土著在这里自由生活了几万年,直到英国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澳洲土著被杀的已经没多少了,剩下的被赶到潮热的北部居住。这些年英国人可能开始反思了,建了不少土著人保护区,修了房子和学校。但可惜的是,土著人还是喜欢露天居住、还是喜欢光着脚走路。他们不喜欢上学,喜欢到是我们无法理解的自由和原始。文明改变了一切,但无法改变几万年造就的天性。他们本就是自由的,也无需文明来改造。所谓的文明,到底是福还是祸?我站在几万年的岩画面前,久久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