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景区而言,如果一味地纠结于是否采取“一票制”,依旧无法彻底摆脱门票依赖。单纯的门票经济,已经不适应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市场发展需求。
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融合开放。不管是“旅游+”还是“+旅游”,都必须有融合思维,绝对不能封闭起来进行。2013年4月10日,湖南凤凰古城围城收费,每张门票售价为148元。围城收费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负责人曾坦承,围城设卡验票方式已不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新需求。最终,围城收费实施3年之后,暂停围城设卡验票方式,保留古城景点验票方式。
相比而言,杭州西湖尽管不收取门票,却拉动了整个城市的吃、住、行、购、娱等各类消费,延长了消费链条。有数据显示,西湖景区免费10年,杭州游客人次增加了2.1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近4倍。所以, 门票和景区绝对不是旅游的全部,而只是一个支点。充分利用这个支点,可以撬动诸多行业和领域的消费需求,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这是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应有之义。
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以人为本。单纯的门票经济已经不适应时下以休闲度假为主、以人为本注重切身体验的旅游趋势,同时也不适应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圈地收门票”是门票经济的实质。一些地方之所以热衷于门票经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狭隘和短视,只考虑部门和自身利益,缺乏融合思维和长远眼光。如今的旅游已经从观光旅游发展到体验旅游,所以,门票经济必须过渡到体验经济。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晨光认为,传统的门票经济思维已经落后,一个城市要想打造全域旅游,应该从提升体验感和国际化两个方面着手。
今年1月,《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非门票消费报告》指出,全域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开始从景点旅游向目的地旅游进行功能性调整。比如,该报告提到的云南世博园,其经历了高潮、亏损到转型升级。为此,景区进行了资产盘活、设置体验活动。经过调整后的景区,基本形成门票占营收1/3、二次消费占营收1/3、其他占营收1/3的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曾表示,旅游必须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把景区关起来收费,关上的不仅是游客通向景区的脚步,还关闭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门。在“景点旅游”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孤立的,有的甚至是冲突的,造成景点内外“两重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格局,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域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有效结合。
门票经济时代即将过去,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所以,必须尽快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全面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原来孤立的点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