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东阁读书研究▪性▪学习
“当下”的逆反——从沙场到格子间

“当下”的逆反——从沙场到格子间

作者: 宝木笑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16:55 被阅读39次

    文/宝木笑

    “当下”是如今很流行的词,作为鸡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占据着从二十到六十各个年龄段的朋友圈,却与佛家的本意越来越远。推崇“当下”并无不可,这其实是很理性的自我认知,毕竟作为生命个体,成熟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渺小的历程,享受现在,不虑将来,甚至有些存在主义的真意。只是这种由个体汇聚成的思潮,其背后折射的东西如果细细品味却有些其他味道:越来越多的人对宏大的思维逐渐反感,对“胜利”和“成功”更加愤恨,这样的个体组成的群体也会在宏大层面缺少应有的匠心,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这又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困境,毕竟不管是一国之决策还是一人之发展,宏大层面的匠心意味着苦心孤诣的谋划,却要面临着“人算不如天算”的诅咒,惰性才是人类的天性,大多数人都不愿做这样“受累不讨好”的无用功。

    也许正是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天性”,让我们即使抛开历史问题,也无法对那个一衣带水的邻邦有更多的亲近感。长久以来,日本人颇有些反“天性”的味道,事无巨细的苦心孤诣和对“胜利”及“成功”的偏执渴望常常令其成为我们讥讽的对象。如果说我们因为“当下”而活的“潇洒舒服”,那么我们的邻居则仿佛永远纠结于对历史和未来的眉头紧锁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我们而言,铃木博毅的《胜利的法则》貌似一本很不讨喜的书,很容易被人直接打入“成功学”的冷宫。

    虽然以“胜利”为名给人过于热切的功利感,但铃木博毅却提醒了我们一个因为熟悉以致渐渐忽视的重要概念——战略。铃木博毅在介绍此书的时候坦言,自己先是埋头30多本管理学名著,而后花了十几年时间去实践,这是很典型的日式风格,颇有些皓首穷经的古风。铃木先生一口气总结了10个领域的30个突破窠臼的商业战略布局和引领潮流的商业模式,从孙子兵法到亚历山大,从德鲁克到麦肯锡,这是一本很有些导读味道的小书。而书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和我们流行的“当下”思潮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模式,虽然我们老祖宗早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然而《胜利的法则》实际上是在断言:“预”已经不是提前“想想”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卑之无甚高论,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上面的论断实在有些“危言耸听”,但战略意识的问题不正是我们如今正在热切呼唤和积极推动的么?《胜利的法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此做注,不然铃木先生也不可能用战略史的结构串联全书内容,毕竟从军事战略到企业战略的跨度会带来阅读的跳跃,3000年的时间距离自然不能将某一战略完全讲透,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某一单独的战略,而是要在历史全局中对它们加以审视俯瞰,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洞察历史变革的一切。”

    这种历史感的厚重让战略这个本身稍显枯燥的概念显得别有滋味。当然,按照日本学者的严谨作风,自然会进行这样的追根溯源,战略中的“战”字也揭示了这个概念确实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从词源角度“strategy”也源于希腊语的“strategos”,原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作为战略历史悠久的国度,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最早是将“战略”一词拆分来定义的,“战”指战争,略指“谋略”,这显然从源头就意味着“战略”绝非“当下”那样简单,充满着“预”的味道。当然,《胜利的法则》侧重的更多是管理学的范畴,这其实也符合战略在现代的发展趋势,军事战略成为单独的类别,商业和企业战略成为人们熟悉的战略概念。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铃木先生类似战略史的写法是有所偏重的。令人感慨良多的仍然是日本学者用《孙子兵法》讲解商战纵横,我们了解最多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运用案例仍然还是对其《始计》篇的延伸,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铃木先生举了军事之外的实例:二手书连锁店BOOKOFF公司创始人坂本孝投资经营“我的法国大餐”和“我的意式餐厅”,正是出于对《孙子兵法》关于避免在对手已做好万全准备的战场战斗思想的理解,让坂本采取了靠上菜速度取胜,提高翻台率的战略,从而获得了跨界经营的成功。这个例子本身就很有味道,坂本孝是个书店老板,却在完全不搭界的餐饮业一鸣惊人,也许这是一种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好肯定。

    这种偏重其实不仅体现在对古时军事战略的商业解读,《胜利的法则》实际上更多的笔力是在企业战略方面。确实,战略对于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显然起到了催化提升的作用,杰克・特劳特根据军事中“选择决战地点”的概念提出了定位观念,用以界定企业经营要创造的外部成果,企业内部运营规划相应成为“如何驱动军队抵达”去创建定位,并强调定位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性。随后,迈克尔・波特基于产业的视角对企业竞争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业务聚焦是企业赢得竞争的有效途径。上世纪六零年代开始兴盛的系统的企业战略学说,足以撬动企业管理学实现“核爆式”发展,谁是谁的分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从只关注“当下”如何生产的车间组合,觉醒至具有更高视野和追求的有机组织。

    在一定程度上,《胜利的法则》也在对战略这个概念做一种类似“纠偏”的工作。在我们的常识中,战略是和战术有些混淆的,大多数人会认为沙场上的排兵布阵才是战略,显然这是有失偏颇的。在介绍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英雄亚历山大大帝的时候,铃木先生并未纠缠于这位传奇英雄的具体战术,而是从类似管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亚历山大大帝显然深谙驭人之术,有着能让部下不断挑战自我的超强领导能力,善于为周围的人描绘蓝图,特别是十分重视对部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这很有些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人、企业愿景和企业文化的味道,铃木先生竟还将7-ELEVEN便利店的例子和亚历山大大帝扩大统治规模的战略进行了比对,这也是一件很妙的事情。

    这之后的文本架构也就顺理成章了,《胜利的法则》显然不想让自己的名字仅仅成为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铃木先生完全是按照一种操作手册式的方法,实现了对战略的史学角度的叙述。前面说到战略学的运用让企业从生产的“当下”跨越至有机体的自我定位,《胜利的法则》对此是很以为然的,全书的战略学脉络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和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讲起,此后的内容延续也完全符合一种自我逐渐觉醒的逻辑。当单纯的生产不能解决问题,企业自然会从“当下”走出,自然会意识到商场除了“当下”的生产,本质上更是对手之间的竞争。不管是“兰彻斯特法则”运用数学模型以弱胜强,还是麦肯锡“7s”和“PMS”框架战略思维,以至进入21世纪以来加威尔、库苏麦诺的平台战略和戈文达拉扬的“逆向创新”……总之,一部企业战略学的发展史,就仿佛是一本人们从“当下”走出,奔向更加辽阔远方的长诗。

    其实,从企业战略学自身的操作角度而言,组织和人只是一种“量”的不同,因为企业战略学一直是将企业当成有机体来看待的。说白了,在企业战略学的实践者看来,一切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完全可以同样适用于个人,也许这才是“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的本源。而这正是现实生活中“战略”对“当下”最大的逆反,“当下”自然要把握住,但没有“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的“活在当下”,在《胜利的法则》看来是一种注定要走向死胡同的行为。索尼公司创立初期,曾制造过电饭锅、和果子、电褥垫,创始人井深大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代的战略意识拯救了索尼——因为业内都知道索尼早期真的差点就成了一家电褥垫公司。

    这很有些鸡汤的味道,即“梦想”终将拯救庸常,或者是“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下无敌”正是从这个点坚定地切入,以“反式鸡汤”的鲜明旗帜俘获了所有人的心。也许,某些特定的因素和现实,确实让我们充满战略意味的“梦想”和“远方”同样充满着讽刺意味,既然战略的道路终将受阻和失败,何必费力去谋划未来,这是必然的逻辑。平心而论,日本和我们在阶层上行通道方面是有某些类似的,但说实话,虽然其在社会保障、生活品质和个人收入等方面都远高于我们,我们中间仍然没有人愿意去过对方的白领生活,实在是太苦太累了……

    但为何这种鸡血味道十足的“鸡汤”仍然在日本兴盛不衰呢?我们喜欢将其比作一种集体的狂热,却很少人思索其背后的生存哲学。有一个完全令我们错愕的事实却是:从社会学角度讲,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才是真正的“反式鸡汤”,其中甚至有些犬儒的狡黠。当一个个体处在一个大型的族群中时,就完全有着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的味道了——个体是无法选择逆向的路径的,如果有,其结果必然是悲剧性的。当我们将战略意识、战略思维和“出人头地”、“利欲熏心”等画了等号之后,虽然这是一种个体存在感的天性使然(个体都有走出群体之外证明自我存在的潜意识),但人最终仍然是社会性动物,不管有多少年轻人膜拜的叛逆偶像存在,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因此,另一种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可能性渐渐浮出水面:那些貌似天天打鸡血的人,或许并不是蒙昧无知的,并不是没有认清社会的真相和生活的真谛的,他们极有可能是悟道之后的入世者,是真正怀揣梦想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忍受的种种甚至包括我们对其的不屑一顾和轻视鄙夷。一个愿意站在貌似“幼稚”的角度去制定个人发展战略和职业规划的人,不一定都是初出茅庐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菜鸟,《胜利的法则》如果还有除了企业管理和战略发展史之外的第三条线索,那就是对这种在生存重压下的“人的力量”的始终敬畏和高扬。

    当我们每天挤在公交地铁里看着周围同样疲惫和渐趋麻木的面孔,当我们困在格子间里面对仿佛每天都在嘲笑我们的电脑屏幕,当我们不得不对颐指气使的领导和勾心斗角的同事隐忍含笑,逃离是人的本能,并不可耻。但真正的生存不是仅仅盯住脚尖处的“当下”,更不是貌似洒脱的转身离去,任我行那句“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想来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的背后还有渐渐老去的父母,还有渐渐成长的孩子,还有一路相伴无怨无悔的爱人,我们怎么退?又能退到何处?李宗盛曾在一首歌里写道:“你很少赢过别人,但是这一次你超越自己”,任何以“当下”为借口的否定未来和鄙视谋划都是某种意义上的逃避,从沙场到格子间,我们对“当下”的战略逆反,恰恰是为了拥有能够更好生存下去的下一个“当下”,个体的救赎从来不在于逃离跌倒的地方,而在于从那里艰难爬起,缓缓起身,眼望前路,坚定前行。

    亲爱的Landy,我的弟弟

    你很少赢过别人但是这一次,你超越自己

    虽然在你离开学校的时候 所有的人都认为你不会有出息

    你却没有因此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我知道你不在意

    因为许多不切实际的鼓励

    大都是来自酒肉朋友或是远方亲戚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刺激

    最常见的就是你的女友离你而去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打击

    你我都曾经不只一次的留级

    在那时候,我们身边都有一卡车的难题

    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就在超越自己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

    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

    前方没有终点

    奋斗永不停息

    ——李宗盛•《和自己赛跑的人》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下”的逆反——从沙场到格子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ep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