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新视域:专家学者对"理解"认知多维解度、晋级
本人在阅读书籍、报杂时,搜集整理了对理解认识的多个维度资料,利于教师对"理解″认知晋阶。
视角1:教参、课标
理解是教参或课标中阐述教学目标一个层级,与识记(认识)、理解、应用等一组行为动词一同使用。
视角2:布鲁姆新目标分类
布鲁姆教学目标把所有知识点的掌握分为六个层级:1、记忆:能从长时记忆中找到和识别接收到的信息;2、理解:得到信息后,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其中的意义;3、应用:能在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信息;4、分析:将信息分解,确定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总体间的关系;5、评价:能以得到的信息为准则作出判断;6、创造:能基于得到的信息 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
视角3:学科
思维导学某专家,在强调遵循学科规律时,提出(1)理解学科结构;
(2)理解学科的思想方法;(3)理解学科的本质。
视角4:威金斯理解六维度
格兰特. 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从理解的维度出发,将理解分为“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自我认识”六个方面,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当我们理解时,我们
1)能解释:能解释:通过归纳或推理,系统合理地解释现象、事实和数据;洞察事物间的联系并提供例证。2)能阐明:叙述有深度的故事;提供合适的转化;从历史角度或个人角度揭示观点和事件的含义;通过图片、趣闻、类比和模型等方式达到理解的目的。3)能应用:在各种不同的真实情境中有效地使用和调整我们学到的知识。4)能洞察:批判性地看待、聆听观点;观其大局。5)能神入:能从他人认为古怪的、奇特的或难以置信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在先前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敏锐的感知。6)能自知:显示元认知意识;察觉诸如个人风格、偏见、心理投射和思维习惯等促成或阻碍理解的因素;意识到我们不理解的内容;反思学习和经验的意义。
视角5:王天蓉对六维理解改造
上海王天蓉在研究中大胆地假设一种人文问题的思索蓝图:感知:问题解读,体会表层意思。 移情:深度进入问题情境,进人其他人情感和世界观内部的能力。领悟:解出问题涉及的深层含义,说明、解说、转述,从而阐明某种意义,弦外之音。内省:在问题情境中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评价:对问题情境中的事、人、 文,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洞察力。审美:感悟问题情境中的文、事、人,独特的魅力与表现风格,美的意蕴/意象。
视角6:比格斯学习质量S0L0分类
前结构层次:找不到要点;单点结构层次:一种观点或一种类型的资料;
多点结构层次:多种观点或资料类型。但被此不相联系;
关联性结构层次:理解了主题内的相互关联性。许多与主题相关的观点彼此间相互联系,也与其他相关概念相联系,核心仍是主题;
抽象拓展层次:从原理的角度看待主题。既见林又见木。从全部重要视角出发去研究所有的重要证据,并接受不同证据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能提出和检验各种不同的假设、解释和原则。
视角7:概念构图
概念构图课题组根据课堂教学及学生认知规律,架构起一个“五级”理解层次标准:黑洞理解、经验性理解、衍生性理解、结构化理解、抽象性理解。
理解水平0 : 理解黑洞;特点:无法与对学习内容相关的任何问题作出回应。
理解水平一:经验性理解;属概要、分类;特点:结合已有知识储备去自主判断分析,自由概要,呈现不同类别的表征。
理解水平二:衔生性理解;属解释比较层级,特点:能解释不同形式的构图或表征,互相学习借鉴,能够判判原始的概念构图是否正确,会有补充和联想,形成多样的理解,会进行适当的比较,初步形成更丰富、更深入的认知。
理解水平三:结构化理解;属洞察、序化;特点: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结,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横向关联和纵向融通,修正完善概念构图,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收获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路径。
理解水平四:抽象性理解,属应用、创造;特点:借助修正好的、比校完善的概念构图,进行迁移应用,把新的知识结构与原有知识结构,甚至未知的知识牵手,组成一个更高级、更具迁移性的认识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