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印象

作者: 勤劳的贝贝兔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20:38 被阅读26次

时人多治清史者,清宫戏大盛。余学明史,始于当年明月,后读黄仁宇,始开视野。大明二百七十余年,帝十六,恍如隔世。

洪武立国,灭士诚,逐蒙元,基业初创;后废丞相,置锦衣卫,宵衣旰食,根基渐固,祖制渐成。长子朱标,宅心仁厚,然无奈早逝,及洪武驾崩,其孙允文承位,是为建文。四年,燕王起兵清君侧,靖难之役,应天城破,建文罹难,后世虽多有传言,然历史星空,自然多情。

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血火之帝位,殷殷之惶恐,孝孺十族,可堪后人,郑和巨舰,西洋成谜。仁宣之治,与民生息,三杨张辅,几近文景。宣德十年,英宗继位,始有大志,然土木堡之变,恍恍惚如丧家之犬,瓦剌围城,百官束手,幸赖于谦高呼,景泰奋然;南宫锁冷,石亨夺门,废止人殉,始有悲情,命运之坎坷如正统,百感之交织如天顺,后世唏嘘。

宪宗钟情,使万氏横于内廷,张敏忠贞,使孝宗得以成人。弘治中兴,海晏河清,整军备,任贤臣,躬行节俭,有明一代,勤于政务者,去洪武而无其他。十八年,武宗继位,任性自由,然不乏武功,豹房灯火,陨于英年。

嘉靖议礼,亦曾图治,然寻道二十余年,天下家净。隆万改革,张居正人亡政息,大明之余光,倏忽消逝。神宗怠政,然三征皆胜;置后金急起于白山黑水,终成大患。光宗寿短,天启痴迷木工,崇祯豪气,难医沉疴颓势;闯王到处,煤山孤魂,南明游荡。

煌煌明史,余深知仅触九牛一毛,然已不胜嗟叹。时人或言,自嘉靖始,内阁之体制,资本之萌芽,党派之争斗,近乎于西方之君主立宪,不可谓落后,余不以为然。

英武如太祖,起于微末而灭强元,使汉人自立;废丞相而大权独揽,内阁初见;然阁臣之责,票拟而已,与丞相之权,尚相去甚远,何较于西方之首相欤?且议会何在?

嘉靖万历,辍朝二三十年,国家机器几近停运,所赖者,交特务机构于内廷,召文官集团于帝国,居后操纵,亦未失权;土地兼并之风日甚,流民无所依者,寄存于工商,工商之利不在扩产而在置地,从业者虽众,然重农抑商之传统不变,则资本仅止于萌芽。

党派之争斗,护皇权,不除弊疾,而在一党之私利,得势则营私排异,失势则远遁山林,何谈为民争权?

故而余以为,明之进步犹如无根之木,虽有一时之绚烂,无数之机遇,却无广泛之社会基础,终究难掩后继之无力,及满清入关,永历蒙难,大明之遗憾遂成历史。明人之哀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鉴之,是后人文明之进步。

     

相关文章

  • 明史印象

    时人多治清史者,清宫戏大盛。余学明史,始于当年明月,后读黄仁宇,始开视野。大明二百七十余年,帝十六,恍如隔世。 洪...

  • 纵览明史,我印象中的人物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借用当年明月的话:以史为鉴,...

  • 明史

    万历皇帝对党争的放任,看法律讲堂文史2017.7.13

  • 明史

    昨天下午,在梨枣书店继续分享了明史,从朱元璋到张居正。天下着小雨,人来得不多,报名11人,大家围坐聚集一起,用心听...

  • 明清||明朝谋臣中的典范朱升01

    最近开始读《明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是一部大书,仅次于《宋史》。《明史》为专记明代王朝兴衰的“正史”,治...

  • 《南明史》:这段少有人知的历史,告诉你三个道理

    《南明史》:这段少有人知的历史,告诉你三个道理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读《南明史》,正是如此。 《南明史...

  • 洛阳——欲知兴亡史,且看洛阳城

    一千年文明史看北京,三千年文明史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史看洛阳。 作为古都之一的洛阳,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举足轻...

  • 南明史

    关于作者 司徒琳是美国知名的汉学家,曾经在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系做过教授,现在已经退休。早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司徒琳就...

  • 明史随想

    近月闲暇,偶然间看到某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关于《大明王朝1566》复播的文章,洋洋洒洒把这部拍摄于十年前的历史正剧捧上...

  • 明史讲坛

    明朝作为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但期间踊跃出无数的奇人异士。有连中三元的商洛,有风流才子唐伯虎,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史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j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