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681f8dad841776a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258148d1fa911f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65adfaf3c7d7d70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d9d2d241ed8e1fe6.jpg)
思永斋位于含经堂西面的小岛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南面为方形建筑,而北面则为圆形建筑,整体布局十分有特点,有方有圆有天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园林建筑特色。
思永斋整体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修建了静便趣、思永斋、鱼池、山色湖北共一楼等建筑。它不是一次修建完成的,乾隆十二年,它与它北面的“海岳开襟”一起修建,主体建筑基本完成。
乾隆二十三年(1758)进行了第二次修建。话说此前,乾隆下江南,在杭州参观了杭州人汪之萼的家园。这是一座在宋代兴教寺遗址上所建构的私家花园,名为壑庵。汪氏后人以壑庵为宅园,世居于此。芳菲清静,花香飘逸,景致甚佳,逐渐成为西湖边重要的一座秀丽的园亭。乾隆越看越喜欢,一时兴起就给这个园子赐了个名字叫“小有天园”。这还不算完,回京后,就在思永斋东院建了一个微缩版的“小有天园”,“窗外也只有十笏之地,叠石成峰,居身其室,如同在杭州汪氏别业小有天园。”在只有几百平米的地方,“有轩、有亭、有池、有泉、有林、有山……”格局虽小,却深受乾隆帝的喜爱。
思永斋正南宫门为五开间,檐下悬乾隆御笔“静便趣”。宫门面水而建,前有平台及石砌台阶深入水中,可供游船停靠,皇帝可直接从码头上岸进入景区,宫门后为一方形小院,院内种植了大量玉兰花。正殿是一座工字形大殿,前殿七间,中间穿堂三间,后殿为五间,前殿外檐悬挂乾隆御书“思永斋”匾,思永斋内设有宝座及皇帝休息的床,是长春园内皇帝寝宫之一。殿内有小型戏台一座,与故宫重华宫内小戏台很相似。思永斋内还收藏《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思永斋后面是一个圆形鱼池,池中有泉眼,在冬天也不会全部封冻。池四周修有游廊,名曰:“迎步廊”。迎步廊向北走到头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阁楼,阁楼外檐悬乾隆御笔“山色湖光共一楼”黑漆金字匾。在颐和园长廊北侧,听鹂馆之东,也有一座背山面湖的楼阁,并有游廊与长廊相接,阁楼上的匾额也是“山色湖光共一楼”。
从园林建造和审美的意义上说,思永斋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味,也是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几位皇帝都很喜欢这里。
思永斋遗址是长春园保存比较完好的园中之园遗址之一。至今遗址上还存有大量叠石和柱础等遗迹。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