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家乡的正月十五叫小年,也是灯节,小时候觉得这一天真的比大年初一好玩多了。
开始吧,继续给孩子讲小时候的年俗故事。
先说吃吧,正月十五这一天吃的东西,和除夕一样都会有饺子,唯独多了元宵。一大早,满大街都是卖元宵的,就好像是腊月二十三卖灶糖一样,非常有时间性。
但是一般元宵也吃不了几个,下完饺子,再下几个元宵,各种各样的馅,不过都是甜的,小孩子们爱吃。
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一天,是因为晚饭后可以提上自己的灯笼出去玩儿。
这一天,每个孩子必备的玩具就是灯笼。儿时的灯笼,外皮是塑料,里面点上一根蜡烛,专门去找最黑的地方,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比比谁的灯笼好看,谁的灯笼照的亮。
现在再想想,那会儿的灯笼确实不太安全,但是平日里不能玩火的我们,这一天可以尽情地玩儿,的确很欢乐。
除了比灯笼,还会比各种各样的蜡烛,拿上一堆,有红红的细细的蜡烛,也有白白的粗粗的蜡烛。
爸爸还会带我们一起做蜡烛,不过我们做出来的蜡烛都是非常粗,因为家里只有那种特别粗的模具。
爸爸准备好模具,好像是铁制的,很沉,还有几大块蜡烛的原料。我们先找一根棉绳当做蜡烛的芯,然后把这个绳子放在模具里,再把蜡烛的大块原料在火上化开成液体,就往模具里面倒。倒好之后,等待晾凉蜡烛就凝固了,再把模具拆开,把蜡烛的芯剪成适合的长度,蜡烛就做好了。
自己做的蜡烛就有一点不好,燃烧的时候会往周围流,而且那个芯也总是太长了需要剪。
我们小孩子嫌灯笼点起来不够亮,还会自制火把。找来木棍,用蜡烛在木棍的周围不断地擦,将蜡烛擦的厚厚的一层,这样,木棍燃烧起来会非常地旺盛,还会烧的时间长一点。这样的火把可比灯笼亮太多了,一群群的孩子们追着跑。
于是,各式各样的灯笼、火把,照亮了正月十五的村子,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后来,学了《小桔灯》那篇课文,我们又开始做小桔灯,把桔子剥开一个小口,里面的果肉弄出来吃掉,再用绳子穿在皮的周围,中间放一支蜡烛,就做好了。
不过,做了几次,我们才发现课本上的文章好像是骗人的,把小桔灯写的那么美,根本没有任何的实用性。一是桔子皮太软,上面用绳子吊起来,再用棍子做一个把手,根本就不结实。二是把蜡烛放上去,蜡烛太长了会烧着那绳子,太短的蜡烛又不耐烧,而且一小会儿桔子皮就会被烧黑。
最后,我们果断舍弃了这个玩具。
正月十五为啥还叫闹元宵呢?
怎么个闹法呢?
那就是这一天会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热闹非凡。
小孩子们最喜欢追着这些舞龙的舞狮的到处跑,他们会到一些人家去表演,到了谁家,都会开门迎接,放鞭炮,发红包,还会拿一大堆的糖果撒出来,大家就纷纷开始抢。
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谁能抢到又多又好吃的糖果。
有时候这些走街串巷的表演会持续好几天,热热闹闹的。
当然,我们还会自制高跷,自娱自乐。
过了这一天,年基本上也就到了尾声,陆陆续续孩子们也都得上学了。
儿时的欢乐,或许最多的就在于那份热情和活力吧,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比较紧密,小伙伴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只能聚在一起,或跑或跳,或追或打,就近取材,做些玩具,寻找一些乐趣。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