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岁开始办黑板报;七岁开始办墙报。班上办、年级办、学校办,办得好的时候,全县去办。老师、同学、市民都在那围观,评头论足的。我经常是一个人躲在人群中看大家的反映,当喝彩声响起的时候,心里就会偷偷地乐,那种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了。
有次全校搞书法比赛,就在露天操场上,摆了一百多张桌子,阵势够大的。记得那是个晚秋的下午,一抹夕阳照在操场上空,操场上足足挤满了2000多人,似乎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过那么大的阵势,我忐忐忑忑地在那坐着,开始还真有点紧张,把墨水瓶都打翻了,搞得桌上、纸上到处都是的。记得还是邻座一个女同学帮我收拾干净的。
后来,真开始写了,因为平时描红、办黑板报的底子在那放着,写着写着信心就写出来了。比赛一共要写六张纸的,写到第三张的时候,我抬头一看,校长、书记、班主任竟然都围到我的桌子前面来了。校长还亲自给我铺了下纸。书记带了副高度的近视眼镜,像酒瓶底子那种圈圈连着圈圈的镜片,也盯了下我的字。停留了十来分钟,看我把第四张写完了再走的。
只有我的班主任一直在我桌子前站着,默默看着,还掏出根烟,抽了起来。见王镍在一旁盯着我,我又开始慌神了,手又开始发软,心里又紧张起来了。班主任对我笑了笑,说:写得真不错,别慌,慢慢写。
后来,比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高我一年级的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的儿子,我第二名。
2、好象是恢复高考那年,体委搞了个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教委利用这个机会搞了个作文比赛。这个作文比赛,不搞一赛定终身的,搞的是写实的、现场出稿的。于是就利用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的机会,搞了个赛会简报,组织全县五十多所中、小学的作文尖子来写比赛观感。记得县教委还特地派了一个副主任专门管这个事,体委主任既是篮球比赛组织者,也是作文比赛组织者。
我是代表城关中学参加的,每天,我们写好了,就交给赛会组织者,赛会组织者审核后再出刊。然后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投票,选出最佳评论员文章、优秀评论员文章。
我们都是把稿子交给教委那个叫老陈的老师的。老陈的儿子和我们是同学,我还经常跑他家去玩的。老陈说,我们那其实也是在写稿子会战了,稿子都是他这里审核的,真是比内功了,比球赛还激烈的。
比赛搞了半个多月,我一共写了三十篇,二十九篇被老陈采用了,结束的时候,城关中学的球赛输给了一中,但是,最佳评论员文章的荣誉却落在了我的头上。
那个简报是老陈用铁笔在蜡纸上刻钢板刻出来的,老陈说那叫铁笔担大纲。老陈那字真是了得,全部用魏体字写的。我觉得,真、草、隶、篆四种字体中,魏碑应列入真字之王,非楷书、也非宋体能比的。老陈写的魏碑,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之中,带着刀锋般的犀利、带着削铁如泥锋芒、带着可以划破雪花的劲道,看着老陈的字,如同看到了刀光剑影、看到寒光闪电。
老陈快六十岁了,早年丧妻,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老陈原是金牛镇中学的校长,妻子死后就到县教委做了副主任。
看老陈的魏碑,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个这么刚健的字体。我们几个在赞叹他的钢板字的时候,想向他学字,要他教我们写字。但在比赛期间,老陈一直没怎么搭理我们。后来比赛完了,我去找老陈的儿子玩。老陈才对我说:写字写字,不是手写,是心在写,手随心动。而一个字由手到心,由喜欢到喜欢到心里去,那要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内力的。老陈说他自己,三岁开始练武、四岁开始习字,开始连笔都没有,就拿树枝在地上练字;后来长大了,有毛笔了,但还是没钱买纸和墨水,就在玻璃上撒灰尘,然后用毛笔沾着水,在玻璃上练;工作以后,单位订了报纸,他就用废报纸练字。老陈还给我指了指他房间外面的一个楼梯间,说,你等会走的时候,去看看我楼梯间有多少废报纸吧。
我走的时候,刚好路过哪个楼梯间,楼梯间是四十五度斜角的,最高的地方都有四、五米高,老陈家住五楼,来的时候我没注意,刚才老陈一说,我这才注意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的妈呀!从五楼到一楼共五个楼梯间,竟然全部都塞满了,都满当当地堆着老陈练字的废报纸。如果叠起来放,那足有二十多米高。
3、再说个小故事吧,那都是来浙江工作以后的事情了。
第一件是组织机构图的故事。
二OO四年十二月,在义乌。老板叫老刘做一个《员工手册》,老刘把任务交给了我,我花了半个月时间做好的。本来这种小儿科,一周时间足矣。就是《员工手册》中的有两个项目,我一直在跟老刘纠结。一个是仿效华为做的《基本法》,老刘说没有特色,一直压着不通过;再一个就是组织机构图了,我画的和老刘画的出入很大,两个人互不认错,也就纠结下来了。
老刘是新安江边上长大的,原是一个县经委的干部,做过隔壁公司的常务副总,自然不会把我这新来初到的角色放在眼里。后来,闹到老板那里去了,老板说笑了笑,未置可否。
二OO五年九月,在温州,仪器仪表的董事长请我们吃饭。酒过三巡之后,大家兴致来了,董事长说要搞企业组织机构图,搞了十几次了,都不令他满意。今天,要考考我们几个,他叫李世昌先给他画个“吃一吃”,“吃一吃”是温州土话,就是试一试的意思。
李世昌是集团的行政副总,是邯钢出来打工的,是评上过温州十大职业经理人的牛人。李世昌当即说:这算什么,吃完饭,明天就给你。董事长说,不行,现在就画。于是,令服务员拿来笔墨纸张,李世昌刷刷刷地用了不到半小时就画好了。交给黄飞宏后,黄一直笑而不答,说还是不合格。
组织机构图每个企业都在画,大家习惯画的、司空见惯了的无非是董事长、总经理、职能部门、下属公司乃至车间这样的宝塔型的结构。老刘、李世昌也都是这么画的,错没错?也没很大的错。存在的既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不一定是合法的,更不能断定就是正确的。
我和他们别扭在哪呢?
我说,董事长、总经理不应该画上去,画上去就成了职位分布图或者叫管理职能图了。如果是画职位分布图或者管理职能图,那就要统一起来,也就是下面也要画成职能部门经理、公司经理、车间主任。
那次申报全国质量奖,我也把董事长、总经理去掉了。总经理专门找到我,问我:你这个组织结构中,我呢?我在哪?我说:你就是集团公司。他说:那不行,集团代表是董事长,董事长、总经理都要在上面,最上面。
我反问总经理:这叫组织结构图是不是?他说:是!我又问:那董事长、总经理是什么组织?他无语了,终于按照我说的画了。
其实,董事长行政上是没职务的,董事长只是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召集人,总经理才是行政一把手。而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把董事长、总经理画到组织机构图上,就是把人的职务和组织本身混淆了。集团的名称、公司的名称是集体、是组织,当然要反映在组织机构图上的;而董事长、总经理是个体、是职务,是不可以画在组织机构图上的。
4、温州柳市镇,一个弹丸之地,原来就是一个小鱼村。九十年代以后,竟然有三千多家电器企业平地冒了出来。现有一百家产值上亿的企业,十五家过十亿的企业。更可怕的是,竟然有六十八枚中国驰名商标。
柳市靠的是什么?起步的时候靠的是假、冒、伪、劣,低成本竞争;成长的时候靠的就是炒作,怎么炒作的?就是冒用六、七十年代国有大厂的老牌子、大牌子,直接高薪挖这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就说柳市企业的组织名称吧。
众所周知,解放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上海的企业和牌子是全国最响的,工业基础也是全国最好的,一度产值占过全国的三分之一。六十年代出身的人都知道,那时,几乎所有好东西都是上海产的,比如那时结婚用的“三转一响”,就全是上海货: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宝石牌手表、春雷牌收音机,都是上海货。其实电器企业,也都是上海牌子最老、最响的。上海华通电器厂、上海人民电器厂还有上海华通、上海人民援建的贵州长征电器厂、甘肃长城电器厂,其实就是中国最响的品牌了。
于是,苦心孤旨、善于钻营的温州人,在背负着假、冒、伪、劣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就开始盯住这些国有企业的老牌子了。先是偷偷摸摸地把自己从手工作坊做出的产品打上“华通”、“人民”、“长征”、“长城”的牌子,借用这些大牌子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后来,越做越顺手了,看见有利可图了,温州人就直接把自己公司的名称改成这个商标的牌子了。上海那些倒了的老国企一垮台,柳市人就蜂涌而上,纷纷去注册这个名称,仅“华通”这个名称,在柳市就有上十个,华通机电、华通集团、华通电器、华通控股、华通股份、华通电子、上海华通、浙江华通、温州华通、乐清华通。你如果在柳市街头走一圈,如果你想找到华通公司,当看到这么多挂着华通名头的公司,你要找你想找到你要找的公司,那些满目花哨、林林总总的、似是而非的门牌,你真的会找不到东南西北、真的会不知所云的。
还有人民,中国人民电器集团、人民电器集团、浙江人民股份公司、浙江人民电器集团、上海人民成员企业集团、上海人民机电集团、上海人民电器股份集团、上海人民机电股份公司也有七八个,甚至有温州人把人民旗号的公司开在北京的,叫做北京人民电器股份公司。到底谁是谁?到底混水里面谁在摸鱼,谁摸到了鱼,鬼都不知道。其实,正宗的人民还在上海,那企业还在正常健康运行着,就在虹口高架桥下面,做高压开关还是全国做得最好的。
温州人、台洲人、义乌人包括泉州人,都是撬动中国民营企业引擎的发动机,做出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民族品牌。但是,可怜的农民企业家们,在品牌认识的高度上,特别就是在组织称谓的判断上,还真是有很大偏差的,甚至是幼稚的。
泉州的特步、安踏,温州的康奈、奥康,义乌的三鼎、小商品城,台州的飞跃、杰克其实都做得相当的不错了,在各自行业、各自领域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牌子、好牌子了。
但是,这些有名的企业,十之者八、九,在冠以公司名称的时候,都会犯一个幼稚的毛病,弄巧反拙,叫人哭笑不得。
中国小商品城、中国杰克或者特步(中国)、安踏(中国)乃至中国. 人民、中国.三鼎这样的字样,屡见不鲜。这几个牌子,都是大牌子,都是驰名商标,同样,也都是无区域品牌。
2005年,在杰克跟台州学院的学生们讲课。那次,讲完后,台上、台下大家都兴致很高,讲了一个多小时后,又来了个一小时现场互动,我就拿这个问题来互动的。
5、台州学院有个女孩子连珠炮一样地问我,为什么那些企业不能冠以中国的字样?中国多好,made inchina本身就是个世界性的品牌。那学生坚决不同意我的观点,说越中国、越大,越好!
我问了她三句话:
这些企业是不是无区域企业?她说:是。
中国是不是个区域?她说:是。
中国毕竟还是个区域吧,是中国大还是没有限制的无区域大?她说:当然是无区域大了!
其实,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真正的大牌子是从来不要什么区域的。组织或者品牌的名称也是越简单越好。你看SONY,他就是拿26个英文字母在英文字典里面检索,看谁出现的频率最高,谁就是他牌子要选的字母了。如果一款数码电视上一个是冠上“SONY”的,一个是冠上“大日本国索尼公司”的,你买那个?要是奔驰上面那个人字园圈没了,给你换上一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斯图加特梅塞德斯奔驰汽车股份公司”,你一定会吓了一大跳了,这是什么东东?
所以说,真正的品牌不是叫得越大越好,组织称谓也不是越长越好。反而,品牌和组织都是越简单越好,叫得越平凡越好的。
这个问题,很多民营企业真的没有搞清楚,有的甚至是真的彻底搞错了,包括我上面说的那些所谓中国大牌子!
我在上十家企业讲课,都只讲一个课题,叫《应用文写作》。其实拿捏文字真的很重要的。中国一直到晚清民国初,都是以文字论英雄的,那时那里有什么数、理、化?考试就写文章,就是靠写文章来判断一个人的学识水平的。战国的时候就有士大夫一族,唐汉时期也有大量门客,到了明清至成化、弘冶年间,就一直用严格的八股程式把文体都永远的固定了下来。
中国是个农耕社会,中国的历史也是农耕的历史,你不会玩文字,就只能玩泥巴了。一直到了清末,中国政治也一直是以国学为本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成果也不过是拿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雕虫小技罢了。我至今认为,文字功夫强,就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