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作者: 橘籽呗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21:47 被阅读0次

疫情期间,读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书的英文名《Educated》,直译为“教育”,这个词恰好是全书的主题。

全书中故事性内容不在这里赘述,只探讨作者眼中的“教育”有何特别之处,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  正  ·  文  ·  来  ·  啦  ·

1.家庭带给我们的东西

试想一下,小时候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爸爸妈妈照顾我们,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他们也会吵架拌嘴,我们也会惹父母生气,但关系也会趋向和解,关系纽带不会散。

同时,他们也是我们长大路上第一任教育者,小到识字识物,大到文明礼仪。比如遇到长辈要打招呼,吃饭前要先洗手。

亲密关系和知识,是家庭能给我们的两类最主要的内容。

在家庭所构建的知识中,有些知识的真伪能在成长中辨识出来,比如小孩子是从河边/垃圾桶捡回来的,没人去的山沟里常常有吃小孩的怪兽,长大后都知道这是假的。

而有些知识却深深烙印在脑海中无法分辨,作者塔拉就常年生活在这种“伪知识”中。

举一个细节,塔拉一家信奉摩门教,这种宗教的观念跟主流观念大相径庭。塔拉的母亲认为药用抗生素会让身体积累毒素,从而导致不孕不育。

某一次塔拉生病,需要吃止痛药片。由于接受了长期伪知识的洗脑,塔拉吞下药片的时候感到非常绝望,想着害怕的事情下一步就会发生,她的双眼可能会流血,舌头会脱落。

刚吃完药,塔拉就向家人坦白了,父亲很生气,说上帝的精神无法住在这种不干净的身体里。两天后,母亲送来了自制精油,目的是帮她排掉身体中的抗生素。

而经过时间验证,抗生素不是魔鬼,这些根深蒂固的伪知识才是阻碍认知的屏障。而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接触现实,让现实教育自己,让时间证明真伪。

2.接触现实

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事实上没有这种决定论。

塔拉曾在书中表达过命运决定论:

[十八九岁时,我会结婚。爸爸将分给我农场的一个角落,母亲会传授给我助产知识。我生孩子的时候,母亲会来给我接生。再后来我也将成为一名助产士,延续这份工作。至于大学教育的概念,并不存在于我的脑海。]

这个结局一定会发生吗?不确定,但确实有机会去进行改变。

如何改变呢?根据象与骑象人理论,人的躯体中蕴含着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自我,对应着大象;一个是理性自我,对应着骑象人。理智提供方向,感性才是动力。

我们的感性自我会在真实经验中产生行为,要想改变行为,就要溯源去改变经验。只有真正的体验到了,才能改变内心想法。然后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继而强化——重新实施——再强化。

塔拉接触过母亲的助产知识,对这件事情有真实体验;相反,她没有接触过大学教育,教育这种东西就不存在于她脑海。

想要戒除掉命运决定论,需要接触现实,获得新经验,真正的体验到了,就能改变内心想法。

在书中,塔拉决定摆脱家庭,真实的体验这个世界,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她搬了家,换了新的教堂,交了新朋友,还谈了一场恋爱。她一路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考上了剑桥,读到了博士。

通过这些真实的行为体验,渐渐改变了她眼中的命运决定论。

3.我是自己的拯救者

抛除家庭灌注的伪知识后,塔拉迎来了第二步艰难操作,断绝亲情。

传统文化中把遵守亲情孝道作为道德标准,塔拉的难处也在于此。一边想要独立生活,而独立生活就必须摆脱宗教家庭的桎梏,另一边则承受这种“背叛亲情”的枷锁。

断绝亲情只是这个问题的一面,真正的问题是人行动的目标由谁决定。这不只是塔拉自己的问题,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共性的问题。

在社会关系不平等均衡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的目标会受外力左右。这些人的目标不再是从他们本身经验的自由成长而产生,名义上虽是他们的目标,其实是别人遂愿的手段。

而借助阿德勒心理学中的概念,在人际关系中,自己不是为别人而活,别人也不是为自己而活。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法成为别人遂愿的手段。

塔拉16岁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叫查尔斯的少年,由于家庭的束缚(塔拉哥哥病态式的阻挠)不得不分开。他们在公路外的田野见了最后一面,查尔斯说爱她,但不能拯救她,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能拯救塔拉的只有她自己。

塔拉的大学导师告诉她,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自我)一直在你心中。可能你的看法会变,别人的看法会变,但人的本质不被这些左右。

塔拉在经历过诸多好友和老师的帮助后,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人的本质不被任何人的看法左右,人的命运只由自己主动掌控。

4.教育的本质是自我实现

故事的结局并不成功,塔拉最终没有跟家庭和解。但体验了新知识,产生了新经验,做事有了自己的主张,把自我发展掌握在自己手里。在这个角度上她收获好的结果。

而所有的跟人交流、自我学习、体验经验、与现实互动,被塔拉统称为“教育”,也就是本书的主题。在这个广义范围的教育中,塔拉得以自我实现。

教育不是狭义范围上的学校教育,它贯穿人的一生。餐桌习惯是教育,勤洗手是教育。大范围下,它是一切经验的重组,意味着生活本身。我们今天所讲的“终身学习”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别人可以做我们的教育者,我们自身也是自己的教育者。它提供了一个可用前提,就是在好好生活中,我们得以实现积极自我。

如果把这本书看成叙述故事,它简单也枯燥,按着时间的发展平铺直叙出一个个小故事 ,矛盾冲突也不多。如果从书本所传达的思想观念上来看,可以把它看做一部思想苦难史,从作者对原生家庭种种条例的被迫遵守,到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这其中长达十几年的精神碰撞,才逐渐令作者找到自我,而作者把这个过程中的所有都称为教育。

写在最后,引用约翰·杜威在《民主与教育 》中表达的观点:

[由于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历程,人的一辈子,就是希望能够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更加丰满,那么教育恰恰就是给人一个过程,一个让人生变得更丰满、更有意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相关文章

  • 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

    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 01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 我对生命教育没有研究,但是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

  •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成,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需要追溯到人生命的本质问题。 人的本质在于不...

  • 《回归教育本质-教师核心素养》听课笔记

    教育本质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 教育本质,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

  •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个教会孩子做梦的过程。 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的可能性,给予她为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使她抱有朝着...

  • 教育的本质

    一直关注的几位大师,他们对于教育的论述观点如出一辙。 蔡志忠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只需要确定自己喜欢的事情...

  • 教育的本质

    1. 亲子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孩子和改变孩子,而是家长提升和成长自己,这才应该是亲子教育最根本的核心所在。 2. 妈...

  • 教育的本质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有很多方式和方法的。现在的社会不只是看成绩的,而要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 自己...

  •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是个好市场 1、大变革时代,呼唤教育变革 后工业化\后全球化\后信息化时代将迎来巨大变革。 当前主流的思想...

  •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从古至今,相信有很多人都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有的人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的传递。教育者面对受教育者时...

  •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开灯心语〉 教育的本质, 就是两个字 ——唤醒。 每个人 内心深处 都有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rk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