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在形式与实质内涵(85)

外在形式与实质内涵(85)

作者: 绿兔子000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21:05 被阅读0次

    第85天

    读书笔记

    重点不在我们说了什么,而在我们说的“动机”与“心态”。外在形式说的是一回事(爱),但背后隐藏的内涵又是另一回事(恨)。这种表达模式暗藏极大的杀伤力,不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这样的事,只是花招不同罢了。

    耶稣在〈教师指南〉谈到这一现象时,特别强调“真诚”的重要性。耶稣指的,并不是形式上的诚实,或是否合乎事实,而在于我们表达出来的与内心的想法是否一致。打着爱的旗帜,表面上做着爱心的事,心里却满腔愤怒、怨尤与批判,这便是不真诚,因为表里不一致。

    尽管外在作出某种表现,然而里头的每个细胞、内在的心态表达又大相径庭,这样的不真诚自会不胫而走,别人不可能领会不到的,即便大家未必意识到问题所在。棘手的是,你明知有问题却无法点明。

    一旦我们着眼于形式,我们便知道自己已经“脱轨”了;但这并不表示孩子无需遵守家规。关键在于你的心态,而非行为,这点再强调几次也不嫌多。

    每当我们坚持要孩子遵守某种行为规范,而心态上又非出于仁慈与关爱,这时,我们等于给出双重的讯息。要知道,孩子有没有把房间整理干净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帮他们从中学到自我的价值,并由此看出,自己与他人乃是“利益共同体”。

    孩子的课业表现也是父母另一个常见的诱惑。每当我们操心外表的教育成果时,我们应当知道自己已经选择了小我。

    身为父母,必须尽可能去觉察孩子此时此刻的能力与想法,而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整部课程都在提醒我们,有多少时候,我们选择了小我的心态却毫无觉察。

    因此,假使我们真的关心孩子的幸福,我们便会设法教导他们明白外在形式与实质内涵之间的不同。切莫忘了,这部课程谈的全然无关乎形为层次,里头字字句句都是针对“心”说的,它要我们认清小我醉罪咎与分裂的心态,我们才可能重新选择圣灵的宽恕眼光,由双方的共同利益着眼。

    我们一旦选择了“正念之心”,所有的念头都发自于这个爱的源头,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可能没有爱。即使外表可能看似生气,或者相当严格,孩子仍会学到我们内在的平安。

    所谓的“教”,其实就是以身作则,而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示范这两种思想体系,不是教人小我的输赢心态,就是教人圣灵眼中的双赢利益。我们能教人、能示范的,就只有这两样,此外无他。

    只要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内疚,也不执着于形式,我们自然会知道怎样对孩子最好。我们也会知道何时可以督促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何时又该放手。

    为人父母一职,与我们在其他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无二致,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亲身示范”:选择圣灵的思想体系,而非小我。一旦我们作此选择,心灵的平安(这是选择圣灵的必然结果)自然流露出来,旁人便能从我们身上看到,他们也能做出相同的选择。除此,我们什么也不必做。

    总而言之,亲子的课题不过是把“救赎原则”套用在亲子关系而已。我们愈知道如何选择爱来取代恐惧、以救赎取代分裂,爱的“内涵”便能由我们身上散发出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自己学到的真理传扬出去。

    ——以上摘自《亲子关系》(上篇)第三章

    今日练习

    1. 自愈练习,一次,练习半个小时。

    2. 静坐练习,一次,练习半个小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在形式与实质内涵(8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rp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