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主动提出,要分管科教工作。1977年8月,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全程参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3名专家学者参与,有德高望重的专家,也有31岁的年轻学者。
开门见山
邓小平同志在一开始就表明,今天来就是想听听大家意见。题目就是,科研怎么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合乎四个现代化?
围绕高考恢复,集中谈了三个问题。
1. 要不要改变过去的招生方式?
过去,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平准,学校复查”16字方针,领导批准成为走后门的依据。
建议改称,“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领导批准,择优录取”。
邓小平说,比较好,但是有一句有问题。我取你的四分之三,不要“领导批准”。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
2. 高校招生要不要考试?
要。考试是第一道关。
3. 高考要不要当年就开始?
邓小平(问教育部长):今年招生改革来不来得及?
教育部长:推迟半年招生来得及。
邓小平拍板:那就把招生报告收上来,重新写。按要求招生。
掌声经久不息。
有关高考政策改革。
1. 范围和比例。
由于十年积压了大量社会知识青年,因此,招生比例为:应届毕业生20%到30%,社会考生招70%-80%。
2. 放开年龄、婚姻限制。
3. 去除繁琐的审查条件。
政审主要看本人。
第一批批高考后的,成为改革开放主力军,教育迎来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