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容易对时间焦虑的人,主要是失去了对时间应有的感知能力。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在加上信息革命,互联网的急剧爆发增长,信息传播的成本几乎为零。这让我们得以看到这世界上年龄一样的年轻人,为什么他们就过得那么好,这样的横向对比让我们心里那杆时间的秤瞬间失衡,我想要的一切都不得。可是很少人意识到自己才20 出头,就以为自己没时间了,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于是真的等到了中国古人说的:“三十而立”时,却真的是立不起来。
对于99%的正常人来说,什么时间最为宝贵,毫无疑问就是20到三十之间。这是人生的黄金十年,整个人的精力极其旺盛,学习能力也超强,也经过了一些人情冷暖,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但是多少人却将这十年给浪费掉了,他们在20岁的时候望着30岁,以为自那时候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真到了30岁却又想着20岁,那时候青春美好,精力无限,责任不大,怎么会没让自己学到一些真本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一些关系。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们培养的只是我们一是一,二是二的能力,即便在高考前,大多数学生能够朝五晚九的进班,三点一线的生活,但这就像是一根被压迫的弹簧,压得越狠,最后的反弹也就越强。最后的反弹就是大学四年,以及今后的十年。
很多年轻人缺乏一种什么能力呢?自律。为什么是自律呢?因为我们在上了大学之后,基本上就是一个成年人了,成年人就需要自己去做选择,而选择背后就是要去承担的责任。一个自律的人就会去思考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否合理,比如一个孩子在上高中之前每周拿一次生活费,现在成了一次拿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不自律的人花钱就大手大脚,花完找人借,这就是负债了;负债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有人甚至还要加上杠杆,为了攀比卖器官,借高利贷,真是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上面的是比较极端的案例,大部分人呢都是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这挺好,可也别太放松了。多少人上大学之前不逃课,上大学不逃课算是大学白上。当然,偶尔来一两次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太多人是偶尔上一两次课。那么这些时间呢,都去哪儿了?据我观察都花在了娱乐上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人找不到节奏,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对于时间的掌控感,他们迷失了。一个自律的人就不会,他会让自己的时间尽量合理化的利用,更会不断的给自己赋能,让自己有事可做,一个有事可做的人绝不会完全将时间花在游戏上,除非游戏就是他的工作。
在我说下一种缺失能力之前,先说一种在他们之间过度的能力的缺失。耐心一些长期做一件事。
很多的人像极了一个童话故事里的主角——狗熊。大家肯定听过狗熊掰棒子的故事,既然知道就不赘述。很多人是不是就是像极了那只狗熊,看到很多事情都觉得棒极了,喊着嚷着要去做,可做了没几天,就想着哎呀没意思,不如换个棒子掰。换了之后有人问还会大言不惭的说:“我觉得没想象的那么好,那么有用,我觉得那个不错,我现在已经开始学习它了。”不过。这也比一些只是空谈连坐都不做的人要好的太多。
多给自己一些耐心,想想自己看到的所有父母,教孩子说话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耐心,学习一件东西没那么简单,对待自己像个父母一样耐心,那么它也就没那么难了。
这过渡之后缺失的能力就是感知时间的能力。年轻的时候从没意识到时间是时间,因为总觉得自己现在拥有无限时间,它今后也一定会站在我身旁。但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后面来的人会将你从 时间身旁挤出,于是,很多人在突然要大学毕业了,突然感觉到了:“我草,这么快就要毕业了?”是的,这么快就要毕业了。
但这样的感触并不会持续多久,人总是善于遗忘。毕业后匆匆随大流,还是没知道自己自己缺失在什么地方。只是在每年新年临近时感慨一下今年的许下的愿望又没有完成,唉。我想要的一切都还没得到,我要开始努力了,于是明年又是如此感慨。不知不觉,30岁悄然而至。
那么,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我们缺失了什么?很多人缺失的是以一种英雄般无谓的勇气始终坚信着自己,克制着自己,将一门武功修炼到化境,而不是没样都去学,每样都只学个皮毛,最终遗憾择一小城以终老。
且慢,还有更恐怖的,这些人择一城以终老时,同时还会养育后代,只有极少数翻然醒悟,子孙早早养成自律习惯,跳出这个循环圈,大多数人还是以自己的想法再次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在灌输给自己的孩子,等着基因突变或者基因消亡。
图片授权基于:VRF协议
冥想时刻:
人啊,太容易遗忘,却也太容易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