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道在屎溺!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蕴含人生哲理。下面是我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读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归来愤愤的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班某某同学太让人讨厌了。成绩不好,作业也不交,上学还经常迟到,还喜欢撒谎骗老师。”
“哦,是吗?那看起来好像是很糟糕的样子”爸爸安静放下了手中书,微笑的把他叫到了身边。
“对啊,他还有个很烦人的习惯就是:送给别人的东西,过一会又要回去了。今天他又送我东西,我本来是不要的,但他非要送给我。结果我收下了。过一会他又要过去了。我真讨厌死他了”从语气上判断,儿子似乎依旧余怒未消。
爸爸没有言语,笑笑起身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并邀请他一起下楼去小区花园遛小狗,他悻悻的答应了。
实际上从他班上老师和周围家长的一些言论里,这个爸爸听说过这个所谓“讨厌”孩子的部分实际情况:父母都是城市里很普通的打工者。为了生活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回家。因此照顾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的双重任务,自然全都落到了妈妈一个人身上。
关键是妈妈的工作也不轻松,常常要忙到很晚才能归家。由于白天辛苦的奔波劳作,回到家后精力自然就难以为继了。往往匆匆料理完孩子的吃喝拉撒后,学习的情况也就顾及不暇了。类似这样的家庭状态,在国内比比皆是。他们的现状,只是其中最普遍的一个缩影而已。
这个爸爸去儿子学校做义工演讲的时候,曾经和那个“讨厌”孩子有过一次偶然的简短交谈。他实际上是个有侠义心肠并且非常有承载力的孩子。至少他在校运动会上已经好几次通过自己的体育优势,为班级获得了一些荣誉的。孩子目前一切的成长不顺利,并非都完全来自他自身,更多重要的因素则是来自忽略了他很久的那个家庭。但此刻要给9岁的儿子讲清“家庭对于孩子成长教育的巨大影响”这样一个大课题,似乎不是个好契机。
他们走在花园的小路上,爸爸一直在思索着该如何与身旁的儿子开展对话。假如爸爸像个教父般的口吻告诉儿子:“孩子你要慢慢明白-----生活不易,众生平等或者学会去宽容别人,意味着不再纠缠自己。”这些哲理性太深的鸡汤谶句,对于一个刚刚会算乘除法的儿子来说显然只能算是自我陶醉的隔靴搔痒而已。但不久我就很快意识到,借当下这个机会把教练文化里一份伟大信念应机的传递给他,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儿子,我完全能体会到当你到手的东西,再次失去时候的难过。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把给了你的东西又要了回去呢?”儿子低着头想了想回答“嗯,我猜是他后悔了”。
爸爸继续边走边问:“哦,这是个重大发现。那么他既然决定了的事情,为什么又要后悔呢?”儿子又认真想了想回答道:“可能他突然想到把东西给我后,害怕回家妈妈发现了会骂他吧。”
“哦,儿子,你这个思考角度我完全认同。但是我还想问为啥他妈妈会骂他呢?”儿子盯着爸爸的眼睛认真的回答道:“可能是因为妈妈给他好不容易买的东西,没有保护好给了别人啊”。
爸爸赞许的拍了拍儿子的小脑袋,然后对他伸出了大拇指:“是啊,如果妈妈为他花钱买的东西,他不珍惜就随便的就给了别人,妈妈确实会很伤心。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他把东西从你的手上要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让自己的妈妈伤心呢?
儿子沉默了一会,认真的点了点头说:“爸爸,我觉得自己不该要他的东西,这样就不会让他妈妈伤心了”爸爸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微笑着慢慢的蹲下来拉着儿子的手对他说:“我今天要告诉你一个让你这辈子都会幸福的秘密,那就是:所有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善良的原因和正向的动机。
看着儿子惊讶的眼睛爸爸继续说:你瞧,把给你的东西又从你手上要走,这个行为的确是不讲信用。但是他这个不讲信用举动的背后,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妈妈免受伤心。这个行为的最初动机是不是值得称赞呢?
儿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但是从他的目光中,已经感知到了他内心对那个孩子的怒气已经全部消散了。人性中那如金子般珍贵的善良之意正冉冉升起。
我继续微笑的告诉他:“亲爱的儿子,不光是在他身上。相信我,今后你所面对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行为的背后都一定有个正向的动机。当我们用善良的心去认真体会,就肯定能找到它们的存在。”听完我的话,儿子微笑的看着我,那一刻我知道他明白了。
“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动机”这是教练五大信念之一,也是我们能从人与人交往的烦恼中,快速解脱的一份宇宙智慧。当我们完全立足在自身的善良之处,就会瞬间体验到这句教练法语是如此的真实受用。事实上在第二天放学回来,儿子就惊喜的告诉爸爸说:通过那个寻找正向动机的方法,再去观察那个让他厌烦的同学时,他已经完全感受不到对他的厌烦了。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欣慰的知道教练的文化已经慢慢的开始渗透到这个儿子心中,我还能清晰的看到他那颗比黄金更珍贵的善心种子,已经悄然发芽,茁壮成长了......。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学艺术的夸张和渲染。因为教练文化就是这么亲民和鲜活的、充满生机的、无处不在的。
当你能在孩子撒谎与偷窃的行为背后,看到一份他对未知事物充满渴望的正向动机;当你能在妻子抱怨唠叨的行为背后,看到她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期待;当能你在老板咆哮如雷的行为背后,看到他要让家人生活更好的正向动机;当你能从朋友背地里的坏话中,看到她渴望被理解与关注的正向动机,那一刻教练文化的精髓才是从刻板的书本中真正的走入了心里。
我相信真正的教练文化并是生机盎然并非高阁难攀的,它绝不只存在于高额费用的课堂和呆板的教义中,它恰恰无时不刻、充满一切的存在与你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让教练成为你我的生活方式”是一份来自宇宙生命智慧的深刻解义,更是一声来自灵魂深处的肺腑呼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