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丞相掾和洽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 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颇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致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與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飨以入官寺。”--政治被认为藏污纳秽之处。这里并不是因为格物之理不对,所失颇多,而是不能做到真正的因名责实,所以便有虚名便有矫饰,而制度无有生效。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占很大原因。当然一个制度求实也很重要,记得明初俸禄很低,当然不是衣食足而知荣辱,但要为付出合理开价。
2 终于读到曹操差不多自白书了。1)始举孝廉的时候,好作政教以立名誉,想的是除残去秽。但得罪一些强豪,以病还乡。2)于谯东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为二十年规,待天下清而出仕”。3)被征为典军校尉,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使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4)董卓之难,兴举义兵,后领兖州,破黄巾;再讨袁术,败袁绍,定刘表,几平天下,位极人臣。这里有句“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当称帝,几人称王。”--当然这个是曹操诏令给下臣看的,不过前几个阶段很真实,读圣人书的谁不是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即便最后阶段,评论曹操,也该把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考虑上。
3 从事广汉王累,自倒悬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这新奇谏法,以前历史书上是没有见过了。但谏言先就要分可谏和不可谏,然后再如何谏得其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