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冯志
- 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谈孔子:以人为实
- 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谈孔子:孔子的“
- 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谈孔子:天人合一
- 冯志亮先生——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著名姓氏
- 品牌推广人冯志亮:蓝海观点对于互联网发展的意义
- 品牌推广人、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通发技术与近年来网上兴起的信
- 冯志亮——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
- 《百家姓与你同行》——北京大学冯志亮教授解析傅姓的前世今生与精神
- 《冯志亮谈不一样的百家姓》——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
孔子以人为实践主体的人本思想,是对其所谓天命之决定性作用的积极回应。
孔子的“天命”观认为,天命作为人生中的某些偶然性与必然性,对人生确实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天命所导致的结果,又非人力所能改变,而只能直接面对。然而这主要是表现在了人生的贫富、贵贱、穷达与寿夭等方面。这也就是其所谓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相对于仁亦即人生根本意义与价值的实现而言,问题却并不尽然。在孔子看来,人生实践的主体,归根结底,就是每个人自己;因而实现人生之仁的主动权与最终决定权,最终还是掌握在了世人自己手中。基于此,孔子进而从实现个体人生之仁,以及实现社会(群体)之仁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以及基本实践方法。这则是孔子“人本”观的又一基本内容。
首先来看其实现个体人生之仁方面。《论语》载孔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其意是说,只要具有了对于仁的理性自觉,实现自身之仁的路,也就在自己脚下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人人都能实现自身之仁。孟子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其实就是由此发展而来。据此可见,在孔子看来,所谓天命对于人生的决定性作用,显然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相对限制到,个体人生之根本意义与价值在当下的最充分实现。贤弟子颜回的英年早逝,以及孔子竟以“素王”而终其身,就是其典型事例。这也就是说,实现个人自身之仁的主动权与最终决定权,归根结底,还是掌握在了每个人自己手中,自己才是实现自身之仁的实践主体。
关于实现个体人生之仁的基本方法,孔子的思想认识是,毕生坚持不懈地学以成仁。在后面孔子的“学习”观一节中(详见“学习篇”),对此将做全面而深入的阐述,这里仅先做一简要介绍。
《论语•学而》载孔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人生的少年时期,首要任务是学习培养孝悌、博爱、敬谨、诚信的品质与情怀,以及确立起依于仁的志向,从而为实现自我人生之仁,奠定坚实的根基。此后相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人生角色的不断转换,更要不懈坚持学以成仁,活到老而学到老。《论语•为政》载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是孔子对其学以成仁之人生历程的简明概括,很有典范意义与启示性。其中不仅指明了学以成仁的阶段性,而且明确了各学习阶段的中心任务。
以下再来看其实现社会(群体)之仁方面。孔子认为,实现个人自身之仁的最终决定权,归根结底,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与此相应,实现社会(群体)之仁的主动权与最终决定权,同样也就掌握在社会群体手中。这里的关键是,在位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为民众做出榜样。这也就是《大学》所谓,“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以及《礼记•缁衣》所载,“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于)人”。
关于实现社会之仁的基本方法,孔子的基本认识是努力推行礼乐教化。这又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重视家庭与学校教育,使青少年普遍初步养成自己的健全人格,从而为最终实现其人生之仁,奠定坚实基础。其二是寓行政于礼乐教化,政教合一。孔子对此的表述是——
“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其意是说,在位者理应以其合于仁道的施政行为亦即“德”,率先为民众做出正确导向,同时用礼乐教化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从而构建起中正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为实现社会之仁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基本保障。这样民众就会耻于不仁,从而普遍主动归向仁道了。
综观上述可见,在孔子看来,实现人生根本意义与价值的关键,归根结底,就掌握在世人自己手中。“为仁由己”,自己就是实现自身之仁的实践主体,此外再无须他求。正是孔子这一以人为实践主体的“人本”思想,指引华夏民族从而走上了,理性化的现实主义人生发展之路。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