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工作,坐了一趟19.5公里的滴滴打車。我戴著大墨鏡跟黑色口罩。這樣不親切的裝備也跟師傅聊了全場。
滴滴司機多半是外地人,不像一般正規出租車師傅(常常是老北京)那般說話揶揄抬槓與流裡流氣,這位是一個山東人. 這個閒聊是從他說到“他以前是順豐快遞員”開始引起我的注意
我說. 中國快遞業是真的做的挺好的~
他停頓下:“我不知道國外的快遞是怎麼樣。我看的比較淺。我認為中國快遞能做到好. 是因為我們這種.沒有文化、沒有能力、但是又需要掙一口飯糊口的人. 這種人太多了,所以中國快遞業好。 我們只能做這個. 必須得吃苦耐勞的幹下去」
我認同的嗯了一下,是的,送餐業也是一樣。
而因為我個人很喜歡順豐. 我就說了我對順豐為什麼認可:可靠啊、快啊、快遞員素質高…… 但是我想知道他為什麼從順豐不幹了轉行開滴滴呢?
我沒問,他自己說的:
是啊. 順豐一個月能有7~8千. 不過其實每個月他也得自己墊1千多,因為他負責的是北京郊區,沒配車,他得自己負責油錢,補助幾百後其他多的就自己掏錢。每月就是自己墊付1千2
順豐還有一個消費者喜歡的,是快遞如果壞了,可以申訴賠償。一件快遞,如果在路上壞了(損壞的程度有一套標準),客戶投訴下來,公司當然不願意承擔,最後可能是第一個快遞員賠,他有一次寄送5罐奶粉,他在客戶面前兩人一起負責包裹好,但是最後到收件人手上卻爆了3個。其實如果他已經跟客戶一起包的很完整,這麼硬的奶粉罐能爆開,肯定是收到很大的擠壓,但是公司沒有追究運輸過程的責任、直接要他吃下來,賠償1千多元,他不只是氣不公平,也氣他的領導沒有出面為他說話,一氣之下就這樣離職了。然後找工作,也找不到更好的,一段時間以後;就開始跑滴滴
我「喔...恩。是喔」不知道接什麼話好。
然後再聊到滴滴師傅賺多少,他說,我今天跑了17趟才賺了200,他就是身體還行、能賺就賺、常常一天17-18小時就在路上,累了就路邊睡一下,「我一年必須賺9萬。才可以」他沒說這九萬是養多少人,「也許對你們來說,一年9萬沒有什麼,出個國就1-2萬,但是對我是拼死拼活。沒單的時候,就在路上繞著繞著。到了半夜人更少,也不甘願回家。
我說半夜你就去南站那繞啊
「不敢去,我們這種不敢去火車站、機場。我們不是正規車」
喔..
他跟我說了現在打車司機們都在等美團打車在北京開放,一個新的戰局出來,無論對司機或是乘客都會有一段時間「賺錢的機會」。滴滴抽我們20%,而美團才抽8%。很多司機都註冊好了再等著。
然後也介紹了我:“黑快遞產業”,其實我沒聽懂黑快遞操作的細節,就是賺中間差價的奇怪產業。
「快遞是不可能丟的」他說
「我就丟過,從淘寶買的東西,最後找不到了,賣家就重新發一個」我說
他笑了一下「那只是在某個倉庫,他們不想找而已」
其實這是一趟還挺愉快的打車經歷,是在一個有點悲情、但是還是積極向上的氛圍中。
在北京這幾年,無論是朋友圈、見到的人事或是媒體,炫富、炫文化、炫氣質、裝逼的(這字真不好,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太多了,努力、努力,就是為了能給別人看一個絢麗(能夠被別人羨慕)的外殼,這成為這個時代 這個國家的主要基調。所以當他說到那九萬,不卑不亢,讓我有點不習慣。
差不多每次在出租車裡面聊天,一定都會被問到工作、租房多少、在北京多少年這些隱私,其實對我來說,我也不想知道師傅的隱私。 只是,有幾個對話我挺想記錄下來。
「中國人太多了!你看看美國是全世界第三大面積的國家吧。 人口才3~4億。如果我們中國人也像美國3~4億,那你跟我現在都是有錢人。」
我笑了笑
下了車,我給他五星,
給他的評價裡,祝福他早日賺大錢
然後記住,以後快遞得自己包好、別給負評,這些負評投訴,可能都是那些沒有條件為自己爭取的基層小角色來被黑鍋,但是,我今天真的換了思維,他們這些用血汗賣命、渺小卑微但堅韌的一群,才是讓中國經濟壯大的真正功臣。好像確實是這樣
2018.4.11
跟滴滴師傅聊天的19.5公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