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姓贾的书生,颇有才华,无奈时运不济。虽是官宦之族,但到他这一代,父母祖辈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孤家寡人,无依无靠。
在老家也没有什么出路,他就打算进京赶考,求取功名,光宗耀祖。谁知到了半路,盘缠就花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寄居在一家寺庙之中,平日里靠着卖点字画度日。
这寺庙在苏州城,仁清巷,庙旁还住着一家乡宦,是当地的望族。这家主人公姓甄,淡泊名利,不念功名,只喜好酌酒吟诗,赏花修竹。
一日甄老爷在门口碰见贾书生,正觉无聊,就邀请他到书房闲话聊天。书童捧上茶来,两人刚聊几句,就有家人进来报告,说有贵客严老爷登门拜访。
甄老爷一听,连忙站起身来,给贾书生道歉:“不好意思啊,你自己先坐一下喝茶,我去陪下客人就来。”
贾书生也连忙起身谦让道:“您老请便,咱们住得这么近,我随时能来,您先去陪客人吧,我等下也无妨。”
贾书生等啊等,一壶茶都喝光了,甄老爷还没陪完贵客,他向书童一打听,原来主人家在前面厅堂留客人吃饭呢,得,自己不能再坐等,他赶紧从偏门离开了。
甄老爷陪完客人,看到贾书生已经走了,也没多想,由他去吧。
(注意,以下划重点。其实这个时候,贾书生虽然表面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已经很不高兴了,甚至有些伤感难过。是你甄老爷把我让进书房,也是你丢下我去陪所谓的贵客,还说去去就来,结果留人家吃饭……让我一个人还在这书房傻等,你不把我介绍给你家客人也就罢了,你不留我吃饭也就罢了,你分不开身也就罢了,你总该找个人知会我一声呀,你家又不是没有仆人。还是我主动问书童,才知道的。你说就算我脸皮再厚,我还好意思继续等吗,得,咱是落魄书生,穷困潦倒,上不了台面,也难怪人家看不起,咱自己麻利开溜吧。
其实甄老爷确实没有想那么多,他觉得贾书生既然跟自己相邻而居,那确实随时能到家里来玩,也不在这一时这一天的。再说他跟我家客人严老爷也不认识,若是硬要喊他在一起吃饭也怪尴尬的。)
这年中秋节,甄老爷想到贾书生一个人住在寺庙里面,没有亲朋,怪孤单的,就置备了一桌酒菜,邀请贾书生过来聚聚。
两个人相谈甚欢。酒至半酣,贾书生把自己怀才不遇以及想要考取功名却没有盘费的心事一股脑倒了出来,甄老爷一听,说:“我早就看你不是等闲之辈,想要相帮吧,又怕唐突,因你平时也没有跟我吐露半点,今日你既然坦诚相告,我岂有不帮之理。”
于是叫书童去取了五十两银子以及两套冬衣,一并交给了贾书生,叫他过几天选个黄道吉日,启程进京。贾书生略略言谢,两人继续吃酒,一醉方休。
第二天日上三竿甄老爷才醒来,想起昨晚之事,觉得自己应该再嘱咐嘱咐贾书生进京赶考的一些注意事项,或者给他写个荐书之类,叫他到京后住进自己的熟人家里,也好有人照应,也能省些银两。于是派人去寺庙里请贾书生过来。
结果呢,贾书生已经不辞而别,早在五更天就动身进京了,只留话给和尚转达甄老爷:来不及当面辞别您老了,读书人赶考为重,也不在什么黄道黑道的,俺不信那套。
甄老爷怅然若失,只得作罢。
(甄老爷哪里知道,他热心相帮的,就是一个小人。帮了他也是白帮。
后来这个贾书生,做官做到南京市长之职,某日有个案子要他断,这案子就牵涉到昔日帮助过他的甄老爷,甄老爷有个女儿,小时候被 拐,一直没有找到,被人 贩 子卖来卖去,有人为她还打死了人,贾市长断&案时,明明知道这女孩就是曾经的恩人之女,但是他并没有解救她,为了自己的官职前途,违心判了案,把这女孩推入火坑之中。
所以说,帮人,也要先学会看人,小人不可帮,小人太容易被得罪,也许你不知不觉,就被人记恨了呢。再说帮了小人,小人得势,为虎作伥,祸国殃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