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释梦小组活动中,是与一所大学的心理系专业一起合作的,小组里面有位同学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正在上课,而上课的却有两位老师,一位自己喜欢的讲课丰富的美术老师,另外一个是教导主任,头发微秃。具体的别的就出于保护隐私不再写了。梦反映的是自己真正想法,他在梦中把年轻时尚的申老师投射成思想活跃开放的,具有创造性的美术老师。而我被投射成为呆板正规严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教导主任。投射就是这么好玩,我身上的某些东西触发了他成长经历中的某些感觉。比如我的穿衣比较正规,他可能觉得这样穿衣服的人思想也肯定很正统,活在条条框框中。我是助教,不加入组中讨论,负责观察,他会感觉我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这些只是我的猜想,具体我身上有什么样的东西能激起他那样的感觉,只有他知道。我们很多时侯跟人相处,就是处在这样的习惯性思维中,用过去的经验去体验现在的人和事,这是有好处,可以快速地做出反映,然后去行动。但是很多时侯会让人忽视眼前真正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比如如果在这个同学感觉中我是古板严肃,他就认定我是这样的人,就会用敬而远之的方式去处理,如果我安排他做某些事,他会很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会被责怪训斥。同样的一句话申老师说他会认为是开玩笑,如果我说的就会觉得被指责批评。我们与别人互动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状况,在成长经历妈妈是唠叨的,就会对跟妈妈同龄的一些女性也会产生这样感觉。也跟社会俗定的某些观念有关,比如会觉得纹身的男人都是不那么友善的,如果现实生活中遇见这样的男性如果说话声音大一些,就觉得是在发脾气。也可能与自己成长经历被重要的人对待的方式有关。比如经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会无法耐受别人的不回应,比如晚回一点信息就觉得不在乎自己。我们眼中的别人不一定是真实的那个人,所以沟通最重要。当自己感觉对方让你不舒服时,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去倾听对方的想法。比如迟回信息,可以告诉对方自己对这件事很难受,感觉到不被在乎,问问对方是什么样想法。然后两个人协调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互动方式。比如对方觉得不重要的事不用回复,忙的时侯无法回复。可以不忙时尽量回复,忙的时候就不用了。如果下次遇见不回复时,你就觉得不是不在乎,只是没时间而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