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作者: 木茞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9:31 被阅读0次

    摘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做产品就是解决问题,通常我们对解决方案精雕细琢,但是在“问题到底是什么”上花费的时间总是太少。主要讲解需求采集的各种方法和各自优劣,随着信息逐渐充分,将会理解需求的三种深度,以及用户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试着理解一些概念——用户故事、人物角色、产品原则。

    需求方法的分类

    产品概念筛选之后,开始设计功能之前,先要极可能的收集信息,即采集需求。(采集需求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研究用户来更好的满足需求)

    维度一: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

    直接采集就是一手需求,提出者是为自己提需求,且需求是原始的想法;与用户直接聊采集到的就是一手需求。

    间接采集就是二手需求,提出者是为他人提需求,而需求是经过加工的;如销售见客户后,把阻碍成单的问题转化为需求提给产品经理。第三方的行业分析报告,采集到的是加工过的二手需求。

    直接采集是【一手】准确性高、效率低;

    间接采集是【二手】准确性低、效率高;

    实践:全员参与采集,产品经理处理是可行的模式。间接采集的需求,需要带着问号来看,思考需求者和提出者分别是谁,以及有没有被加工或曲解过。

    维度二:说和做,定性和定量

    需求采集的 “Z”方法

    实践: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方式。

    产品规划阶段:访谈【定性说】;确定产品方向,找40个用户做访谈,据此写出需求列表;

    项目早期:调查问卷【定量的说】;确定需求优先级,投放20W问卷,辅助抽取优先级;

    实施过程:可用性测试【定性的做】;确定先实现的那几个需求应该怎么做,同时安排10个用户来进行可用性测试,验证功能。

    上线后优化:大数据分析【定量的做】;根据产品的使用数据分析,不断改进产品。

    维度三:是否在真实场景

    用户使用场景是否真实,脱离使用场景而采集和记录是不准确的

    产品经理需要有一种“临场感”,这种临场感就是秒变为小白,回滚到自己完全不了解产品的心里状态,体会或者想象,才能知道设计有没有问题。

    再来一个模事百科CEO王坚分享过的案例。我们都知道,MacBook有磁力电源线,可以防碰防摔,日本生产的一些电水壶也有这种线。后来,联想有一款手机也借鉴了同样的设计,却出问题了:手机经常一边充电一边用,一不小心线就掉了,给用户带来很大困扰。仔细想想,之所以这样的设计并不适合手机这类产品,是因为适合用磁力电源线的产品,需要在充电或通电的场景下,安安静静地放在固定位置上。

    维度四:采集时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

    无交互:与用户聊,用户并没有用,倾向发现新问题;

    有交互:用户在使用状态下采集,倾向优化现有方案;

    而对于很多产品,用户想象中自己是否需要和真的使用过后的自己是否需要,是完全不同的,而这需要产品交互来发现。

    电视机需求 VS 洗碗机需求

    举例子来说

    电视机需求:公司在很小规模时,觉得制定规则来规范化管理,但制定后,十有八九没有执行,规则成了摆设。只会削弱管理者的公信力。

    洗碗机需求:得到APP颠覆了我们对阅读的认知,一本书怎么能通过听几十分钟的音频就算读过了呢?要看就要看完。但试过之后,很多人觉得不错,是扩展非核心知识面很有效。

    实践:低成本验证。超市中,新食品的免费试吃;软件中,提供30天免费试用版;

    一些实用的采集方法:

    腾讯的10/100/1000,产品经理每月做10个用户调查,看100个用户写的相关文章,处理1000个用户反馈。

    阿里会安排产品去做客服,去做销售,或者作为技术支持人员陪同销售去见客户,能大大加深对用户的理解。

    还可以邀请用户对产品召开批斗会,或者查看网络上用户的抱怨、公开报告和数据,如百度指数、微博微信热门话题等。


    用户、需求的再理解

    需求的三种深度

    一、观点和行为(直接表现的怎么说,怎么做)

    二、目标和动机(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

    三、人性和价值观(最本质的用户价值观)

    产品中也能找到印证:

    贪婪:明明用不了那么多,但因为打折、促销、免费、补贴而买买买;

    懒惰:干啥都不想出门,各种上门服务应运而生;《十五天炼出魔鬼腹肌》

    嫉妒:排行榜、攀比式刺激,如你的XXX打败了多少小伙伴;

    骄傲:发虚拟勋章、成就、身份;

    虚荣:奢侈品,限量定制版、QQ会员、各种黄钻绿钻,虚拟社交平台也体验不一样的等级;

    淫欲:很多网站都用一些美女图片吸引用户;

    愤怒:网络喷子的戾气,也为活跃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更多,如好奇、同情、从众、恐惧等

    越下层的需求越普适、刚性、工具化,也越难出彩;越上层的需求越细分(场景、时间、空间)。比如食品要优先满足消除饥饿的需求,然后才是好吃、健康、环境、文化内涵、与众不同等等,越往后的需求,市场越细分。

    用户:抽象→具象→抽象

    第一阶段、用户是抽象群体;在产品概念阶段,用户是假想的某一类人,即目标用户、核心用户;

    第二阶段、用户是具象个体;需求采集时,我么需要去接触一个个真实的用户,见活人,听故事,找感觉,发现用户故事;

    第三阶段、用户又是抽象群体;整理到真实的需求时,把真实的用户再合并特征,定义出“人物角色”,并反向修正产品概念。


    思维脑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jg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