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教育读书
记不记得我,一点也不重要。

记不记得我,一点也不重要。

作者: 大头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9:39 被阅读417次

    前些天,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师突然给我发来消息:

    “大头,我无意间翻看以前的空间,看到你们那一批同学的留言,特别想念你们……”

    一时间,满满的感动夹杂着几分欣喜,在心头扩散。

    于是,我突然想到:也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也会默然记起我的学生们,而后思念蔓延。彼时,那些曾与我朝夕相伴的孩子们,还记得我吗?

    诚然,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曾非常在意学生的“喜欢”。总觉得“学生的喜欢”是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动力之源,有了它,便如有神助。因此,毫不掩饰地说,“我曾试图获得每个孩子的‘芳心’,企图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对他们有重要影响甚至被铭记一生的老师。”

    如今,略微有些工作经验了,便又发觉:老师不是救世主,很多时候,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初为人师,我自然也有许多困惑,好在我还能通过“读书”的方式不断地“获得新知”并“内自省也”。

    近日读了南京师大附中语文教师周春梅所著的《一间辽阔的教室》,颇有感触。书中一字一句都像是我自己的内心独白,我与周春梅老师这位不曾谋面的“知己”也跨越空间来了次“促膝长谈”。

    周春梅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

    “作为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喜欢’,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明星,自恋自负,得意扬扬。曾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休完产假后回学校上班,接了一位特级教师的班。学生和家长开始时对她不太信任,她上课很困难,于是找那位特级教师求助,希望他能跟学生做些沟通。那位特级教师非但没有帮助她,还面露得色,似乎这些早在他的意料之中。朋友再没找过他,只是认真地琢磨课,真诚地跟学生沟通,一段时间后,学生接受了她,她也找回了自信。

    那位特级教师沾沾自喜的浅薄和狭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深恐自己成为那样的人。我们不仅要提醒学生‘大其心使开阔’,更要时时以此自警,因为‘教师的胸襟有多大,学生的天地就有多大’。如果遇到过于依恋我们的学生,应该告诉他们:‘你并没有失去我这样一个老师和朋友,现在又多了一个新的老师和朋友,多好啊!’

    “学生喜欢上一位老师后,再去适应一位新的老师,会有些困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喜欢一位老师,喜欢他的课,重要的是由此养成对学科的热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果因为怀念一位老师而不能接受另一位老师,甚至因此在学科学习中感到困难,想要放弃,那只能说明你的‘喜欢’是一时的迷恋,并非理智而持久的热爱。

    “这些年,我渐渐懂得:我陪学生一起走过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有一些真善美留在学生的心上,也留在我的心上。我非常珍惜这些岁月,学生的朝气感染了我,减轻了我生命中的沉重和阴郁;我也珍惜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那往往是别的职业所无的至高幸福。至于学生,他们还有长长的路要走,广阔的远方和无限的可能正在等待他们。他们带着那些真善美好好地往前走就行,记不记得我,一点也不重要。”

    至此,如醍醐灌顶,瞬间释然。

    常听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逢遇到“问题”学生,我总会拿这句话来反思自己的不足。但有些学生的问题在于态度与习惯,作业一般都不做,偶尔交了,像是对老师的恩赐,心不甘情不愿。这时候,找家长沟通也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也罢,对这类学生几乎没什么影响。老师苦口婆心,学生屡教不改,对此,我曾一度无计可施。

    然而,读了《一间辽阔的教室》我才知道,不光是我,连周春梅这样的名师也有类似的苦恼。

    周老师直言,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的一段话,让她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雷夫老师说:“我不认为我能教所有的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去教好每个学生,但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有效……医院拯救不了每个人的生命,大夫也同样如此。曾经有些学生的家庭处在灾难之中,我已经没有办法教育他们了。中国有一句话:‘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拯救学生的灵魂实际上并不是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挽救自己的灵魂。”

    没错,我们必须得承认,“教育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个体的力量则更小。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无所不在,教师个人的努力往往不堪一击。”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如诗人王小妮在《上课记》一书的前言中谈到自己所做的努力时所说的那样:“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所以,面对“问题”学生,我曾对同学们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不要劝我想开点,我想不开,永远都想不开。除非,我不做老师了。”

    这一刻,我也想对自己说:“努力些,试一试,哪怕只是徒劳。”

    此外,周春梅老师在“阅读”这件事上所持的观点我亦十分赞同。她说,“教师如果口口声声劝学生读书,自己却甚少甚至几乎不读书,如果总是强调读书能带来种种‘实际’好处,往往会在自己都忽略的细微处表现出虚伪和庸俗。”

    “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爱上了阅读,获得了教养,看人看事都会与平庸者不同。”

    “我并不奢望自己的学生中会出现鲁迅或者林贤治那样的人物,况且培养作家、学者并不是基础语文教育的目标。我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中多一些精神明亮、热爱阅读的少年。我希望他们通过阅读了解人生可以如此壮美,而天地本就如此宽阔。”

    周春梅老师还提倡读诗,她认为:“诗,与功利性的目的无关。润物无声,非功利的热爱,才会被孩子们接受和铭记,代代传承。”

    她常利用课堂上多出的零碎的几分钟与学生分享一首小诗,课后与他们说说各自喜欢的诗,交换心得。她相信,“有对诗歌的爱为人生打下明亮而厚实的底色,他们一辈子都不会觉得空虚。”

    是啊,对一个老师来说,这正是最大的回报。而多年后,我也体会到了这种阅读的愉快,感谢曾经引领我爱上阅读的老师们。只是,作为教师接班人,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但愿我们的工作,不是把爱读书的孩子变成只会答题的呆子。

    最后,有必要重温苏霍姆林斯基多年前的箴言:

    不要教孩子去空讲漂亮的言辞,也不要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需要付出精神力量的具体情况下,去表露强烈的感情。如果驱使孩子们按指定意思去表露感情,就会把他们培养成喜好吹嘘、不讲原则、只善辞令的空谈家,也就是说,最终让他们成为冷漠无情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不记得我,一点也不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j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