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表达和据理力争都需要勇气,
愿我们的勇气永远存在。
一。
“要毕业了,给大家汇报一下,班费就剩200了。”
看着班长发出来的消息,我在心中快速盘算。
开学每人交了100块,一共有30个人,那就是3000块;
第一天聚餐每人花了42.5块,42.5乘以30就是1260块钱;
3000减去1260是1740块,怎么就剩200了?
默默在心中骂骂咧咧,这什么鬼?传说中的公款吃喝?
之前看新闻说有些大学里面官僚主义作风甚重,我还暗喜我的学校可不是,这打脸啪啪的。
不过,你以为我会就此干脆利落地发表个人疑惑?
不不不,我只是嘴上骂骂咧咧并关掉了对话框。
毕竟,一个合格的独善其身者是不会发表任何质疑的。
即使那不见了的1700多块里还有属于我的57.5块钱。
二。
几分钟过去,班级群的头像突然开始闪动。
点开一看,居然有人提出了灵魂质疑:钱都去哪儿了?
在这个大家都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为处事原则的时代,有人竟然提出了质疑。
就像在平静的湖面的扔了一块小石头,涟漪越来越大,石子落水的声音也在人们的心中无限放大。
“应该不会有人回复的”,我想。
尽管心存疑惑,但“远离是非旋涡”像是班级群的隐形公告。
但是,接下来群里的长达一整夜对话却让我了解到了另一个群内处事原则:对人不对事。
似乎只要抱团抱得紧,事情就永远分不了是非对错。
从头到尾真正置身事外的只是那些同双方都没有“朋友”羁绊的人。
而那个提出质疑的同学,我们姑且称他小a吧。
事后我问小a:为什么要问出来呢?
小a反问:你觉得不该问吗?
我沉默,他又继续说到:他们都说我这个人很刺,你呢?你也觉得我在乎的是那几十块钱吗?
小a说的很平淡,语气没有任何波澜。
我想安慰安慰他,但凭什么呢?
我一个完美“置身事外”的人。
三。
直到班主任在群里宣布事情告一段落,我也没移动放在对话框的手。
我其实很疑惑是什么让我变得畏畏缩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适应了不争取。
半只脚踏入社会后,我学会了本能的不去质疑,不去发问。
人生准则也变成了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甚至当冲突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不再是去反抗和斗争,而是去衡量,衡量这个利益值不值得我打破自己人生准则。
这些,被大人们,被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人,称为成熟。
他们会对你的忍气吞声,对你的迎合送去赞赏的目光,甚至会有有声的夸赞。
这些,也被你的父母认为是你终于有城府了的表现,他们欣喜看到你这样的转变,认为这是你终于融入社会的标志。
我惊讶于小a依然保有对世界的疑问,也佩服他有质疑的勇气。
但我羞于自己的转变,也惊于自己对这种状态的适应。
写在最后:
半夜躺在床上反复看着群里的聊天记录。
据理力争的言辞和对此阴阳怪气的回复像是尖刺不停扎向那根已经麻木的神经。
尽管到最后也没说出自己的疑惑,但我感觉到,角落里的那根神经又活了。
- 文 | 不管
- 来源 | 搜索公众号“不三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