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

作者: 莫自闲 | 来源:发表于2023-02-19 20:24 被阅读0次

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是一种写作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因孔子写《春秋》时首次使用而得名。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在文中作判断。形象点说,好比是故意给文章“糊上一层窗户纸”,读者能否明白作者的意思便只能凭自己的眼力了。

孔子当时根据鲁史作《春秋》时,对于当时那些重大的,不好定论的史实,往往欲言又止,采取讳而不言的态度。即不明记其事,只以三言两语,作蜻蜓点水的提示,然后让读者自己体味;有时则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或对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春秋三传之一的《春秋公羊传》认为孔子有其明确的原则,即: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孔子的这种“春秋笔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孔子并非史官,却要越俎代庖地做一部史书流传后世,确实是有着“微言大义”的心思,他的目的是借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许多经学家认为:《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战国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最先对这种“微言大义”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意思是:《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这里提出了《春秋》为善恶、正邪立标准的目的。孟子又有言:“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里提出孔子作《春秋》的用意并非只是记录史实,而是要起到“警世”之用。孔子自己也曾对弟子说过:“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意思是: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可见,孔子的确是在《春秋》之中寄予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是非观的。

相关文章

  •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纂《春秋》的方法,也是写文章的一种方法。 春秋笔法,可能说起来很复杂,...

  • 20210702

    一、什么是“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现多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不直接...

  • 魏武故事、春秋笔法以及《惊慌庞麦郎》

    (文/江寒园) 一、什么是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并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以过去编排的一...

  • 闲侃清平调

    有人说春秋笔法,啥意思?意思是文章的内容多是说教讲理。这类文章就是春秋笔法。看武侠书多了,也知道,每个作家的笔法也...

  •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就是:“暗寓褒贬于行文之中”,而不是通过议论性言辞表达出来。 其实,暗寓褒...

  • 春秋笔法

    东鲁孔梅溪 东鲁倒是真有个孔梅溪,即写《桃花扇》 的孔尚任,这样的扇子我们的二哥哥是要叫晴雯撕掉的,不赘。 东鲁孔...

  • 春秋笔法

    自来简书至今,两年有余,耕耘不辍,成文近八百余,光封禁亦二百余,总在纠结,内心苦痛。 曾常闻江湖上有春秋笔法之说,...

  •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 日夜悬心忆,知隔几年秋。《春秋》,一部蕴涵着深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天开人文,鲁兴春秋。春秋这部经,对后世...

  •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比如《春秋》里提到“郑伯克段于鄢”,“克”这个字令郑伯一辈子都蒙上了一层灰,因为“克”是针对敌...

  • 春秋笔法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后,返回鲁国,此时孔子已68岁高龄。 人近黄昏的孔子,早已远离政坛多年,看透了世间万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笔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qw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