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
5月20日。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与#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 和#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 等话题一起登上微博热搜。
5月25日。
#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 再一次登顶微博热搜。
这才过了没多久。
又有专家对于当下严峻的就业问题提出建议:
征收失业税!
①
专家建议加征失业税?
▽
6月15日。
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经济数据。
其中。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是6.2%,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16-24岁失业率录得18.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创历史以来最高;
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5.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就业基本盘总体在改善。
而在此前。
4月。
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5.3%。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
2月。
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是15.3%,与上月持平,其中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的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了0.2。
冷冰冰的数字。
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
但是超过4000万人的“失业”还是难免还是会让人恐慌。
这不。
各路专家就开始闭着眼睛“抓药”了。
5月29日。
有专家建议“付费上班”。
6月14日。
有专家建议开征“失业税”。
好家伙。
本来就失业入不敷出。
哪来的钱给你缴税?
就算是以毒攻毒?
也不能这么玩吧?
相比而言。
6月16日。
梁建章的建议#没工作的年轻人可以先结婚# 终于“靠谱”了一次。
但是没工作没钱你拿什么找对象结婚?
卡Bug也不能这么玩吧?
②
那些年那些专家的那些建议?
▽
专家建议是什么时候开始招人烦,甚至是反感的,我不知道?
但倪鹏飞肯定算一个。
2019年8月。
倪鹏飞说:
房价过低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2020年3月。
胡必亮说:
非洲留学生每人给10万一年,太少了。
2021年1月。
白岩松说:
难道我们指望的是房价很低,工作随便找,喜欢的女孩一追就同意。
不会吧!
正是他们居高临下不食人间烟火的“言之凿凿”。
让专家乃至专家建议的光环迅速褪色。
当然。
专家们之所以越来越让人“咬牙切齿”。
还有他们的紧跟时事。
几乎不会错过每一个撩拨年轻人情绪的话题。
2021年5月。
梁建章建议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
8月。
赵燕菁教授建议生孩子和养老金挂钩。
2022年1月8日。
任泽平狮子大开口建议央行多印2万亿。
4月1日。
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经济学家许宪春建议低收入者可以把闲置的房子出租,或者用私家车拉活。
4月30日。
马光远住了几天院。
出院后就表示:
穷人们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资产不会缩水。
连焦虑的资格都没有。
5月7日。
拉钩CEO许单单表示: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是因为薪酬要求高。
5月16日。
马光远又有新的感悟:
觉得房价高的。
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收入出了问题。
5月23日。
北大教授董藩表示:
年轻人拿着高房价当不结婚的借口,属于道德绑架。
贷款延长到80岁看谁玩不起?
6月1日。
有专家为了缓解当下的经济焦虑。
竟然想把核酸检测利益化。
虽说去年。
赵燕青教授因为养老金的建议引发的舆论做出过解释。
但在6月5日。
在某次公开演讲中。
赵燕青教授语出惊人:
在他看来生孩子要与资本挂钩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可以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人。
③
年轻人讨厌的到底是什么?
▽
我们不否认。
有些专家还真就是在为民请命。
也有很多专家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源头。
但为何专家建议这几年不知不觉就开始人人喊打了呢?
某些专家也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要知道: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而且。
一些行之有效,网民们拍手称赞的建议。
如若事情太小?
根本穿不了多远和多久。
如若事情太大?
怎么操作,有没有副作用,会不会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这些都需要考虑。
至于那些不过脑子的建议?
他们可能也没想解决问题,只是想把水搅混了,又或者是试探一下网民们的底线……
再加上部分媒体和利益集团的断章取义,推波助澜……
网民看到的原本就已经失实。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年轻人讨厌的并不是专家?
也不是专家建议?
而是某些专家脱离现实的夸夸其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