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们的文章,反复提到这样一句话,“爱一旦僭越成神,便堕落为魔”,用来简要概括爱的缺陷和矛盾。这不是贬低爱,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爱,尽量减少以“爱”之名义行“非爱”之事。
很多父母看着自己年幼的孩子都难免生出如下念头:
我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我不想孩子吃我曾经吃过的苦;
我不希望孩子走我曾经走过的路;
我想把自己小时候缺失的东西,都在我的孩子身上补上
……
这些念头看上去至真至纯,但仔细一琢磨似乎又不太对劲。这些话背后其实都有一共同的潜台词:
孩子的生活是父母给的,甚至就是父母设计的。
父母无形中让自己和上帝平起平坐,更暗含着父母全知全能,至善至美。退一步来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其实就是人的僭越和不安分了。这让我想起,当年希特勒怀着崇高的愿望和责任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孩子的生活不是父母给的,而是父母与孩子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创建的。你想给也给不了,只不过父母往往处于强势位置,因此对于关系有着主导作用罢了。但你也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对这段关系的影响,他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你比如,孩子往往就是父母最好的避孕药。事实上,孩子在半夜毫无征兆的哭声会极大地降低父母的性欲。你更很难想象父母在床上运动到一半时,不得不起床换尿布冲奶粉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孩子的出现势必要打破一个家庭的基本格局,进而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个过程其实相当考验父母平衡协调的能力。夫妻双方的精力该如何配置,夫妻之间的关系该如何调整,工作与生活如何平衡等等。
这一点尤为重要,但却经常为人所忽视。但也只有回到这一点上,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有了理性的规范和约束,而不至于一厢情愿,既伤了孩子,又苦了自己,内心更是百般地受折磨。
回到凡人,回到普通人的角色,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在自己能够做到的范围内行事,这样你会更加靠谱,也更加坦然、从容和自信。
你的焦虑通常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紧张敏感。孩子与你的互动需要时间,彼此生活的建构更需要点滴耐心。你没必要费心去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个称职的父母,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爱他的。他血脉里流淌着的,就是你对他最为深沉无言的爱,即使别人看不见,即使孩子没感觉。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很快孩子就会离你而去,乘着时光未老,珍惜你们彼此在一起的共同时光吧,那将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参考文章:
冥想时刻:
我们是人,是人就有种种缺陷。以前我总以为知识能给人以力量,后来我才发现,狂妄和愚蠢的破坏力更强。或许,当一个人能认知到自己的愚蠢时,他才能不再愚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