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躺在宿舍的床上,看完了贾平凹先生写的《山本》。心想,终于完完整整地看完了贾先生的第一本小说,还是有关秦岭农村题材的,感觉很是不错。
从听说这本书在一八年的口碑不错,到看完这本书用了半年的时间。记得刚听到这本书的书名,觉得仿佛与日本姓氏有关,到看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丝毫的关系。贾先生在确定这本书的书名时还颇下了一番功夫的。他的本意是想写一部关于秦岭动物和植物的地方志一类的书籍,但写着写着就成了另外的一个东西。他在后记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本想种下麦种收获麦子,不成想却收获了一大堆青草。
其实,每个写东西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脑子里构思了很宏大的故事场景,闭上眼睛,就连细节都会浮现。然而到了写的时候不能得心应手,写出来的字不是自己想要的,总觉得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表达脑子灵魂的千万分之一。这确实是很神奇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如贾先生这样被称为“鬼才”笔耕不辍写惯了的人都会出现如此的问题,更别说如我们一类的普通人了。贾先生写好了此书后,曾想将书名定为秦岭,但觉得有点大,又怕读者将以前的《秦腔》与此混淆,最后改名为山本,山的本来,且是开口音,能够很好很容易念出来。看了解释后明白理解了书名的由来。但是没有看的读者恐怕还是会有多多少少的误解吧,怎么起了个与日本有关的名字。这大概多少是贾先生没有料到的。
喜欢看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好多东西都是我熟悉的,里面的一些农村风俗习惯,生活情景都是我经历过的。里面的人名也很接地气,让人读了就好像也是其中的一员。我想通过读这本书去寻找贾先生写作的方式方法,也想从中感受秦岭一带人的生活,更想借着看书去游览别的身体不能到的地方。
看完了此书,感觉贾先生像一个不慌不忙有条有理思路清晰的讲述者,他从旁观者的角度慢慢地从从容容地讲述了秦岭下一个叫涡镇小地方的故事,以此为依托,写了秦岭的草木鸟兽,秦岭人的生活习俗。表达了作者对秦岭的热爱敬畏以及他悲天悯人的宽阔情怀。
故事里的主人公当为井宗秀陆菊人,从陆菊人作为童养媳出嫁杨家,用胭脂地与井家换了后,井宗秀井宗丞的父亲埋在了这块被风水先生称为风水好的地方后,井家两兄弟开始发达起来,从一穷二白到一个做了团长一个做了旅长。由此看来,在农村还是有很多人相信风水的。即使在当今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风水仍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风水仍在农村进行一些重大活动时要用。因为这给很多不能解释的现象给了一个解释的出口,让人的心灵能够安静下来,找到一个栖息的场所。就如宗教一样,如有神论一样。
故事里的重要人物除了上面的,还有治病救人的陈先生,不得志的麻县长,130庙不会说话一直吹尺八的宽展师父,以及井宗秀的发小杨钟陈来祥王喜儒等人,预备旅的杜鲁成夜线子周一山等人。正是他们,让书里面的这个镇子活泛起来,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秦岭的生活。感受到那里交错纵横的势力,朴实只想平安生活的乡民,发生了重大事情唱戏的唱戏声,做各种营生的小摊小贩。
贾先生在本书的艺术水准挺高的,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也没有用传统的分章分节。里面的一些神秘主义倾向值得研究。当每每看到这样的情节后,我总想这是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想法。也总会想到研究了一辈子科学最后皈依宗教的牛顿。是不是他们一直在追寻,到了最后找到了让自己心灵宁静的地方。稍感有点着急的是结尾主人公井宗秀的突然被人暗害死去,以及最后镇子被炮轰,有点突然有点猝不及防,让人没想到。但也许,人生中的意外就是这样的突然。
这是看的贾先生的第一本书,后面还要看他的其他的书,他的《浮躁》《秦腔》以及写商洛系列的,去慢慢地品读。没有什么大的目的,就为了打发闲余时间,让自己多了解一些世态人情,世间冷暖。从他那絮絮叨叨里再深入地了解生活过割不断的农村,再去体验以前没有留意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