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沷泩录
心理学阅读笔记第一天

心理学阅读笔记第一天

作者: 红枫子木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10:23 被阅读0次

心理学阅读笔记2023.6.24  第一天  《荣格心理学 序言 荣格心理学是如何治愈灵魂的?》分析心理学 代表者卡尔·荣格  1921创 “人格面具”:  动物性——“阴影” 社会性——“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定义: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宜的心理模块。  列举:外交面具、工作面具、朋友面具、独处面具等思考:近似业缘关系,提出“独处面具”应因社会的普遍存在性与延续性,类似思维惯性。依阿德勒心理学或类似“不同关系中的目的”。历史唯物主义说,应是社会分工对每个人的影响及历史成败的关系导致人们行为的某种定式。应也可看作“我”的进一步细化分别。荣格态度:对适应社会有益。益处阐述:避免人们应人际冲突导致情绪痛苦及心灵创伤。注意:不得刻意扮演。原因:避免“迷失自我,造成心里的迷惑与冲突”,即应过度展现引起的人际冲突。提出运用分寸:①.适应现实 ②.留有自己生活空间  最终目的:保持身心平衡,不迷失自我思考:似忽略人际冲突中肉体伤害?所谓有益应仅适用“身心平衡”时,影响因素过多,其如何帮助寻找?另,与阿德勒“人际交往是一切美好与烦恼源泉”存在共性。并依人格面具存在性指出社会的重要,其对劳动与分工的态度或将成为理解重点。运用的分寸略抽象且易偏激,后续应关注实践。最终目的与阿德勒的“自立并与社会和谐相处”相比,更中庸,意味或更难理解实操。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基本心理态度:①.内倾 ②.外倾      心理功能:①.情感 ②.思维 ③.感觉 ④.直觉由上二者各一结合,得八种基本人格类型。即内倾情感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荣格态度及理论:不同人格类型有不同特征与表现。如下:内倾情感型——不喜社交,易沉浸个人主观感受世界,喜一对一交流。内倾思维型——以自己内在标准与观点为解决问题的思维出发点。易空想,孤僻。内倾感觉型——用内在标准判断外界。内倾直觉型——善发挥内在智慧,观点新。易白日做梦。外倾情感型——对世界很感兴趣,精力多放在对外界的探索。外倾思维型——思维具有创造性与综合性。以逻辑与理性判断事物。外倾感觉型——常与社会或传统文化价值观一致。外倾直觉型——有远见与想象力。三分钟热度。思考:以社交积极程度(外因?)与行事风格(内因?)分类人格较明智。巧妙绕过了“妥协”与否的相关分类,后期需注意。另,以思想(心理)划分行事特征与红枫最高纲领相匹配。但在提出的分类中,似外倾的普遍更优?良好的社会关系必然带来或源自外倾?此存疑。另,感觉型两类似都模棱两可。且个体的心理类型应可变,但具体如何变化?或依所谓“经历”,与阿德勒“用赋予经历的意义决定经历”或对立。后续需谨慎宿命论的影子。“人格动力”:定义:呈现出的做事/决策/生活方式背后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人格有不同表现。荣格观点:心灵为封闭系统但其能量来自外界或身体,因此不断变动。若关闭,人失去活力。心理能量:通过心理值(个人从事某事时间及金钱)测量。分为前行退行两流动方向。如下:①.前行——有意识适应外部世界,与环境要求保持一致。②.退行——满足内在需求,激活被排斥的潜意识以产生新的机能适应现实。注:心理能量流动方向影响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说明:个人人格动力特点由遗传、家庭、经历等长期作用形成,但心理能量可依模仿与制作转换。目标:合理运用人格动力,激发潜力。思考:其认为人格发展且源自心理能量。度量单位心理值似为行事习惯?此发展决定了人格动力,即性格背后的“力量”?且形成本质原因为各类经历的长期作用。对“宿命”的能动性仅体现在心理能量的转换。与阿德勒目的论不同,但暂时并不可定义为宿命论。只是需关注几问题,如下:经历空白的极值阶段(婴幼),行事的不同如何解释?基因?或绕开不谈?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既为心理能量流动方向,则外界环境对人的塑造程度有多深?个体是否会归于意识的不统一但思维模式的雷同?换言之,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来自__?潜力是什么?尚未展现的能量还是可能达到的高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阅读笔记第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cb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