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伐柯》是一首简短但费解的诗,其义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有两种解读比较有代表性。一是《传》《笺》《疏》的观点,认为这首诗是在赞美周公(“美周公也”);一是认为这是一首单纯与嫁娶相关的诗。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第一章意思比较明了,说明“伐柯”、“娶妻”的必要条件。
“柯”,《毛诗传》说:“斧柄也。”“伐柯”,即砍伐树木为斧子配手柄。
“匪”,借为“非”,表示否定。
《尔雅•释言》:“克,能也”。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怎样砍伐斧柄?没有斧子砍不成。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怎样娶到妻子?没有媒人娶不到。
这是用“伐柯”喻“娶妻”呢,还是用“伐柯”、“娶妻”来喻其他的人事呢?不能肯定,要看第二章的内容。
第二章的含义则比较隐晦。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尔雅•释诂》说:“则,常也。”与典、形、范、律、职、秩等同训。《郑笺》说:“则,法也”。
法,作名词有制度、礼法、法则、标准、规律等义,作动词有仿效、模仿等义。
——砍斧柄砍斧柄,砍斧柄的标准“不远”。“不远”是何意呢?
孔颖达《毛诗注疏》:“执柯以伐柯,比而视之,旧柯短则如其短,旧柯长则如其长,其法不在远也。”意思是说,拿着斧头去砍斧柄,斧头上的旧斧柄就是参照物,旧的是短柄就砍个短的,旧的是长柄就砍个长的。因为砍斧柄用的斧子就在手里拿着,参照物就在眼前,所以说“不远”,不用到远处找。
这一句说“伐柯”有“则”(标准)可参照,并且这“则”就在眼巴前,下一句是否要说“娶妻”有“则”,并且这“则”“不远”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