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点要上课,所以,妈妈上午就得离开家宝。但姥姥在家宝一醒来就逗了一句:“今儿你妈妈走呀!”一句话,孩子陷入了妈妈要离开自己的恐惧。
看到了孩子的恐惧和不安,妈妈一方面感慨于中国式逗孩子(孩子哭了,大人笑了),很无奈;另一方面,赶紧安慰孩子,“宝宝,妈妈在呢!妈妈下午三点才上课,现在不走,妈妈吃过饭,要陪家宝玩沙子呢!”
“家宝要出去,要玩沙子。”孩子哭嘁嘁的说。
“好的。玩好了沙子,再送妈妈上班,可以吗?”
“可以。妈妈吃完饭走。”家宝奶声奶气地回应了妈妈,带着委屈的调调儿。
……
吃过早饭,整理好东西,妈妈、姥爷和家宝一起出门了。为了保证家宝的知情权,妈妈和家宝“核对”信息:“家宝,先玩沙子,玩好了,送妈妈和妈妈再见,然后坐姥爷自行车带去玩,好吗?”
“好。”家宝一边下楼,一边回应,“宝宝要玩儿沙子。”内心充满对玩沙子的期待。
走到沙堆,家宝把自己的拉沙车放在自己想放置的地方,开始各种玩儿,不亦乐乎,很满足,很投入……
约半个小时后,妈妈对家宝说:“家宝,妈妈要去车站等车了,可以和妈妈在这里说拜拜吗?”
家宝玩得正在兴头上,情绪非常好,直接就说:“妈妈再见”,手里的“活儿”一点也没落下。
“可以和妈妈拥抱一下吗?”
“可以。”但并没有张开双臂,只是慢下来手里的动作。
妈妈蹲下来,直接拥家宝入怀,说:“宝宝,妈妈会想你的,下周末妈妈和爸爸一起回来看宝宝,再见,亲爱的。”
等我松开了家宝,家宝往上扬了一下右手臂,似乎在和妈妈挥手,“妈妈上班去吧!”
没有再多做停留,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宝,往车站走去……
孩子感受好,行为才会朝你期望的方向走。尊重到孩子,看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孩子是会配合你的,即便难过,但孩子拥有的力量会调整好自己的。
相信孩子的生命力!
为什么总要写与家宝的分离呢?因为刚刚与家宝建立的很好的一种分离模式:我只是上午、下午上班,也就只和家宝有上下午各3-4个小时的分离,其他时间就会在一起;但上周和这周孩子回了姥姥家,只有周末才可以见面,分离期变长了,做好分离又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从孩子的反馈来看,分离这件事情还算顺利。祝福家宝一路健康快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