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杜甫五十岁一一最悲摧的那个秋天

杜甫五十岁一一最悲摧的那个秋天

作者: 诗尚凝寒 | 来源:发表于2022-05-01 21:39 被阅读0次

    杜甫五十岁——最悲摧的那年秋天

    文:余长城

    杜甫这人活了五十九岁,比李白少活了三年。李白是被酒色、丹药掏空了身子且晚年没落而病死,杜甫却是终生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竟一夕而亡。有关杜甫之死,新旧《唐书》记载其“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近读《容斋随笔》,南宋人洪迈的许多见解并不高明(例如他认为大禹治水是依五行相生来决定治水顺序的),他否定杜甫因食白酒牛肉而死,却又没有提出杜甫因何而亡。元人辛文房作《唐才子传》,仍是采信新旧《唐书》的说法。因为新旧《唐书》毕竟是正史,《新唐书》更是出自欧阳修、宋祁等文史大家之手(列传主要由宋祁负责)。

    杜甫一生穷困,“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倒不算什么,比较让人揪心的是寄家奉先、白水、鄜州、同谷及成都、梓州、夔州时。自四十三岁杜甫迁居长安城南杜城以后,十余年间他将家庭寄居、依托在七八个地方,到死都没能回到故乡。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杜甫四十四岁,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到家时发现最小的孩子竟饿死了,于是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悲叹。

    妻离子亡还不算最大的痛苦,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老病有孤舟”,又老又病且身在漂泊之中。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古人寿短,往往年届五十便恐惧一旦卧病不起,更担心客死他乡。杜甫的人物画像,历来都是清瘦的。他一生身体不好,老年更是眼疾加重、耳聋、哮喘,且害过百余日疟疾。得疟疾那年他才四十岁,居长安,秋天。杜甫一生对秋天都很敏感,悲秋之诗,没有人比他更悲的了。

    四十九岁那年,杜甫流落到了成都,自此淹流成都六年,之间曾短期迁居梓州。初到成都,杜甫还是挺适应的,“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但也思乡,“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这种好心情并没能保持多久,第二年秋天,在浣花溪边,杜甫就写出了那首象征他一生灾难顶点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五十岁的杜甫,已经老病得需要拄着拐杖了。

    最悲摧的那年秋天,不仅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在诗人的眼中,一切都是疾病和死亡的样子。因此,那个注定最为不幸的秋天,他还写下了《病柏》《病橘》《枯棕》《桔楠》等诗。眼前的一切,非病即枯。

    唐白乐天说,“五十不为夭”,古人能够活到五十,许多人已经在计算来日了。年少的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一语成谶,杜甫即是如此。在成都短短几年,杜甫写下了许多传诵不朽的诗作,以至成为成都古今第一文化名人。虽然身体不好,但杜甫的骨头和鲁迅的骨头是一样的,诗人的精神始终是昂扬的,沉郁顿挫。正因为人生的苦难磨砺出的沉郁顿挫诗风,因此中年人更喜爱杜甫,而少年人偏爱李白。

    最后摘杜甫《病橘》中两句诗,以证明杨贵妃所食荔枝产自四川。“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忆昔南海使”典故指的是汉和帝时从广东进献荔枝,“到今”唐代时,进贡地已经移到四川成都了。

    2022.5.1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五十岁一一最悲摧的那个秋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np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