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同样有一千个屈原,有人惋惜他惊艳的政治才能却不能施展抱负,也有人惊叹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品性以及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无论谁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他就在那里,像一朵黑暗世界里的白莲花,然而凋凌仿佛总会是最终的结局。让我们通过他的作品去了解这位铭记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行者
灵动少年,白衣翩翩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橘颂》
2300 多年以前,屈原出生在楚国丹阳,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是楚国贵族,历史上对屈原的史料记载并不多见,以太史公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最为著名,可也只有1800字,对屈原少年时期的记录则更是寥寥无几。据史料记载当时楚国贵族少年由父母教至7岁就会交到学校去学习各种礼仪知识,所以可以推断当时的屈原也正是如此,少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真正了解到少年屈原内心世界的途径,便是他流传千古的四言诗《橘颂》,“橘”与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屈原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最后屈原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少年屈原志向的表达。
少年屈原可谓才华横溢而身怀大志,在当时的年代,有才华的人 一般不会只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会四处寻找机会,而屈原在年少时就立志为楚国强盛而努力,这是一种来与生俱来的骄傲,而正是这种骄傲让屈原以后的命运变得孤独而悲凉。
壮志难筹,却成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离骚》
早年屈原受楚怀王的信任,时常与楚怀王探讨国事,在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的背景下,作为联齐抗秦的代表人物,公元前318 屈原被任命为左徒,由此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几年的屈原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华,通国变法改革与就贵族和顽固势力做斗争。
不幸的是 4年之后,屈原就因为上官大夫的谗言而遭到楚怀王的疏远,被贬谪为 三闾大夫。
又一年后 楚怀王遭秦国离间将屈原流放至汉北,屈原的政途一片黑暗,也许是先天的高贵血液和不羁才华,屈原无法和当时的官员们同流合污,有人说屈原心性高洁,但也有人说屈原不懂得变通,不会左右逢源。
君王的无能,臣子的谄媚 迫使屈原像一个背负了千斤重物的人在努力前行,背着的是国运的衰落,是百姓的苦难。无论对屈原的评价如何,正是这种性格与命运的交合,才催生出了流传千年的诗篇 《离骚》。
《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究其原因,似可归功于屈原那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离骚》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在此情况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民生之多艰”,而祖国陷入“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爱国爱民的屈原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满怀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作为;同时揭露腐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结党营私,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罪恶;描写了屈原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女嬃劝他接受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古往今来的史实,否定了女嬃建议;于是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历程。首先,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接着,诗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这象征性地说明了争取楚王已经毫无希望了;于是屈原去找神巫灵氛占卜,灵氛劝他去国远游;诗人犹豫不决,又去找巫咸问策,巫咸则劝其暂留楚国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议中,诗人分析了国内政情,觉得不能久留于黑暗无望的楚国,决定离楚远行;但是,远行的想法又与屈原爱国的衷情发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远行时,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离楚的道路,最后诗人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的理想。
离骚终究还是写给楚怀王看的,希望楚王能够回心转意,屈原在等待中寻求机遇,在绝望中批判复杂的社会,然而屈原并未等来政治生涯的第二春,等来的只是楚国一天天的衰落。顺境难出大才,而正是这种逆境让诗歌成为屈原抒发感情的唯一途径,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政治家,多了一位诗人。
纵身一跃,魂穿千年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 《怀沙》
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此诗写作时间大约可以定位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
政治上被他人完全否定,屈原陷入了极度矛盾与困苦之中。当白起攻破了 楚国都城郢都后,成为压倒了屈原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汨罗江边 身负沙石,纵身一跃,告别了那个复杂的时代,却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这个曾经在洁白橘花下走过的少年,为他的理想在这个世界上行走了70年,但战国时代无情的刀光剑影宣告光明和磊落,忠贞与俊杰 不再是一种美德,狡诈,权谋,无耻 贪婪 才是唯一的生存法则。也许连屈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敌人不仅仅是秦国,而是整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也许当他在纷纷橘花下写下橘颂后,他的命运就早已注定。
一个伟大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但是多数人还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委曲求全,也可能用灵活的方式来面对困难,我们敬佩屈原的精神,却不一定要学习屈原的做法,活着的人纪念死去的那个人的精神,吃粽子,赛龙舟,传承千年的习俗里永远多了一抹淡淡的哀伤和一缕刚强的爱国情怀,这样挺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