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当我看到《寒夜》中汪文宣的结局时,觉得很讽刺,外面欢声笑语,屋内却痛苦压抑,这也是让我感到悲凉的地方。他不但没能留住妻子,连苦苦期盼的胜利,在此时都显得这么遗憾!
看到这儿我想起了那句:性格决定命运。他是一个温和有余而韧性不足的人,整本书看下来,他总给我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软趴趴的提不起精神来。
不过也能理解,在公司他游走在边缘,在家里又要面对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可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妻子还是母亲,更在乎的是她们自己罢了。
我个人认为他身体上的病,完全是被她们两个活生生逼出来的。汪母对儿子有极强的独占欲,没有真正地去尊重他,或许在她的眼里汪文宣只有一层身份,便是她的儿子。
既把他当成晚年的依靠,又总是用幼年的眼光来看待他,这个人物真的很矛盾,母爱可以是救赎,也能变成枷锁,甚至是利刃。
正是因为母子两人这种相处方式,导致汪文宣在家庭中完全是不作为的状态,我一直觉得婆媳关系是否能过得去,取决于丈夫(儿子)处理矛盾的能力。
毕竟婆媳之所以成为婆媳,他是她们唯一的联系,这种关系比起孩子要脆弱数倍,更需要好好修复和维护。
他在这点上做得太差劲了,除了会说一句你们不要吵,摆出一副虚弱的样子,哗啦哗啦流眼泪,剩下的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模样和行为,也难怪她们婆媳俩积怨越来越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爆发再正常不过了。
还有树生,这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且有点儿反骨的女人。汪母态度越恶劣,她偏偏要去做婆婆看不惯的事,嘴里口口声声说要自由,可事实上她从未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我相信她所说的自由,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但除了经济上略微宽裕点外,她的内心真正得到满足了吗?没有看作者解释之前,我是存疑的。
看过附录之后,我明白她这一番折腾,也只是给自己换了一个笼子,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后悔呢?
这本书唯一没有多少笔墨的,就是那个是家庭成员,却像个局外人的小宣,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这个孩子也许会沿着他父亲的人生轨迹走下去。
前提是年迈的祖母能不能让他长大成人?这是个未知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