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电影·生活·分享读书
《所罗门的伪证》之下,恶意无处遁形

《所罗门的伪证》之下,恶意无处遁形

作者: 汐尘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17:42 被阅读35次

    宫部美雪在被问及《所罗门的伪证》一书的创作原点时这样说道:“恶意是我们自身所持有的东西,所以比起天灾或者妖怪,人类的恶意或许是最可怕的。”

    柏木卓也的死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层层交织的谎言与恶意。

    垣内美奈会,这个人物真是看得让人脊背发凉。她本身是一个远离中心事件的人物,却因为内心恶意的驱使,将事件推向高潮,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因为嫉妒,因为自己的不幸而看不惯别人幸福,这是一种如此常见而可怕的心态。有时候讨厌一个人并不需要对方对自己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便足以使人性释放出令人震惊的恶意。就像垣内释放恶意的对象森内老师所说:“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往往很难知晓”。两人虽为邻居,但一个是忙碌的年轻女教师,一个是郁郁寡欢的家庭主妇,并没有什么交集与交流。但垣内一直暗中观察着森内,暗暗嫉妒着她的衣着光鲜,年轻貌美。丈夫的离去让垣内心中堆积了太多的负能量,在森内偶然撞见了她与丈夫的争吵之后,她开始了对森内漫无边际的想象。想象她会在背地里如何嘲笑自己,想象她肯定不是个认真负责的老师,这些累积的想象,让她对森内越来越讨厌,也越来越好奇,她开始偷窃她的信件,刺探她的隐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接着又有了后来的擅自撕毁柏木卓也死亡事件的举报信,并捏造事实,匿名向电视台举报森内老师为求自保隐瞒学生死亡真相的事件,最后她甚至向森内进行了暴力伤害。

    这个角色,会让人很容易想到东野圭吾的《恶意》中的野野口修,他也持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意。想要毁掉救赎过自己的伙伴和想要毁掉互不相干的邻居,哪一种恶意更可怕?这个问题恐怕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恶意就像是生长在这两个人物身体里的癌细胞一样,不断蔓延,最终也毁掉了他们自己。

    三宅树理,一个可悲可恨的受害者,一个典型的因自卑和校园欺凌而陷入心理扭曲的孩子。因为满脸红肿的青春痘和孤僻的性格,周围的人都不愿意接近她,大出俊次等校园恶霸更是把她当作了欺辱的对象。在隐忍自卑的同时,她又看不起对她真心相待的好友浅井松子和备受欢迎的优等生藤野凉子。为了报复大出,她写了三封匿名信寄给了校长、班主任和同学,谎称自己亲眼目击了大出三人杀害了柏木卓也。匿名信引发了一系列的风波,甚至间接导致了松子的死亡。书中详细地描写了她在得知松子死讯时的反应,那种浑身颤抖着仅用牙齿发出的冷笑声,那种明知自己应该愧疚却抑制不住想要夸耀自己完美置身事外的冲动。因为再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了,她可以顺其自然地把匿名信的事情推到死去的松子身上,扮演起悼念者和受害者的角色。这样的冷酷,真是触目惊心。

    最后再来谈谈我们的死者,柏木卓也。一个早慧的孩子,一个让人疼惜又心生畏惧的小恶魔。柏木在故事的开篇便已经死去,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从不同人物的口中,渐渐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柏木卓也的形象,这个瘦弱而苍白的少年,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洞察与认知,并且在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之后表现出了强烈的厌世情绪,认为喜欢惹是生非,头脑简单的校园恶霸们是“昆虫”,不应该被划进人类的范畴,认为学校教育存在着太多的弊端,认为老师们或是软弱无能或是执着于权力,他厌恶着自己“孩子”的身份,认为在学校这个世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因而拒绝上学。而当他发现,有着不幸的童年经历,像自己一样聪颖而敏感的好友神原竟然在洞悉这个世界的丑陋之后还快乐地生活着,他开始暴躁不安,开始对神原产生一种怨恨的情绪,为了释放自己的情绪,他不惜残忍地揭开神原童年的伤口,质疑他安稳生存于世的意义,与他玩“死亡游戏”,想要击溃他,让他变得和自己一样悲观、厌世。卓也的恶意和悲剧命运来源于,他固执地想要以影响别人的人生选择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清醒者”的身份。可就像北尾老师所说,柏木并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向时间妥协,能理解自己身为孩子的意义。”

    当然,书中写到的善意也会让人数次落泪,那是一种可以在心底涌动的温暖。比如浅井松子对性格孤僻的三宅树理的不离不弃;比如藤野凉子在审判中恳请丹野老师不要辞职,总会有学生需要他;比如三宅在模拟法庭上声嘶力竭地为神原和彦辩解;比如神原在最后的陈述中恳请大家给大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看完全书,不禁想感叹一句,人真是奇怪的而复杂的动物,善意与恶意,这样极端的特质会集中在同一个体的身上。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人会持有的恶意这个事实,而是善意与恶意,这样极端的特质会集中在同一个体的身上。那些怀揣着,显露出可怕恶意的人们,在另一个环境下或处境中,也可能制造出了令人感动的善意。就像是之前发生的十九岁女生跳楼事件,那些丑陋的围观者们对一个濒临绝境的生命进行了残忍的嘲讽,将人性之恶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叹鲁迅在很多年前所担忧所批判的事情还在继续发生。可换个角度来想,离开这个现场,这些卑劣的围观者们,也可能是好妈妈、好丈夫、好员工。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也许换一种情境,控诉他们的我们,也会一不小心让心中的恶意堆积,肆意伤人。

    人性使然,大概我们都无法成为一个“纯粹”的好人,更没办法要求这个世界不出现一点令人失望痛心之事。但也有一些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比如颂扬善意,学着去催动心中的温暖,比如抨击恶意,适时进行自我反思,及时熄灭心中恶意的微火。仔细想想,古人的这句话真的是值得奉行一生的真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洋洋说电影:人之初,性本恶。
      • 她去了英国:昨天匆匆一瞥还以为是《罗生门》的读后感呢😅文笔温情无说教,读罢引人深思。想来你一定是学生们眼中的良师益友👍

      本文标题:《所罗门的伪证》之下,恶意无处遁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wb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