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海报最近漫威上了一部新的英雄电影《黑豹》。《黑豹》在美国可以说是各种飘红,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和美国的那种一面红比起来,国内的口碑有一点弱势。烂番茄一度飙到97%,豆瓣却6.7都有点收不住的趋势。今天就想借着这个电影的上映聊一聊电影与受众评分的关系。
我们先来回到《黑豹》这部电影本身来看。《黑豹》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一部比较中规中矩的一部爆米花电影。因为毕竟漫威在这么多部的英雄电影拍完之后,整个电影生产流水线已经高度成熟,不大可能生产出次品。
一部电影要能成型的话,最基础就是剧本。
好电影和好故事一定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说现在很多电影,在特效技术起来了之后为什么还是那么烂。就是因为他在基础的故事部分出了问题。它讲不清楚它的故事。我们都不要求讲一个好故事,你只要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故事,它都能为电影撑起一个像样的骨架。《黑豹》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有漫画原著的,故事的底子首先就很好。虽然在拍成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漫画来,而是做了很大的改编。这是漫威一贯的手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所以整体看来,《黑豹》本身在故事上是合格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长没有让人有明显的断裂感,从头到尾非常的连贯和紧凑。当然独属于漫威叙事风格中的那些钢铁直男式思维方式所带来的耿直与老套我们就不单独拿出来说了,这是漫威宇宙每个角落都充斥着的烙印。唯一被诟病多一点的,就是结尾的高潮打斗环节显得有些平淡,让整部电影似乎缺失了一个爆点。即是说,《黑豹》和其他超级英雄电影比起来刺激程度少了一点。
因此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判断,豆瓣把《黑豹》的评分压到这么低绝对不是因为他故事本身很糟糕,而是来源于更深一层的因素。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的载体。它是导演把自己的想法编码之后形成的一个影视化载体,通过放映来传播,最终的目的是让受众进行解码,从而体会到导演的思想。电影的故事其实就只是一个支撑起电影基本逻辑的骨架。他并不能完全说明或者代表创作者的意图。导演会把他自己的想法隐藏在那些非直观的细节当中和这个故事的一些情节背后所影射的事件当中。
在完成电影作品的一次“编码—传播—解码”的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受众。它可以说是整个传播过程的意义所在。受众的不同对文化产品来说其影响是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很多时候已经不止是一百个人一百个哈姆雷特这种程度,甚至会影响到现实空间的创作者本身。
中美文化的差异带来的是什么?是中美受众的差异。虽然在众多电影IP中,漫威从来是一个强势的“三观”输出者,它似乎已经把漫威宇宙形成了一个自己的价值体系,它世界观就是漫威宇宙的世界观。随着他们这么多部英雄电影的输出,应该说所有的漫威粉们应该都已经适应了漫威宇宙的规则。但是,这种处于两个文化系统的受众间的调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在《黑豹》这里,就显出了差异。
《黑豹》在美国为什么那么火?在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差评?简单归纳的原因只有四个字:政治正确。在我们印象里,美国人对什么感兴趣?除了“boom~boom~boom~”和“啪啪啪”,还离不了对“政治正确”的坚持。那是他们民主、自由与平等的遮羞布。而在中国,“政治正确”很多时候是被大众反感的,反感的来源其实很莫名。现在的中国语境,更加倾向于一种表面上的社会主义大和谐与暗流下的迷茫、叛逆交错的复杂趋势,有小粉红,也有一点就炸的莫名喷子。
很多人都说《黑豹》一部好莱坞为非洲兄弟们拍摄的“文化三下乡”慰问电影,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恰当。虽然这是一部很不常见的绝大部分都以黑人为主要演员的大片,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本片的导演本身就是一名黑人。与其说是这是一部好莱坞拍给非裔的慰问片,不如说是一部黑人导演借漫威的IP拍出来的一部“黑人影片”。导演顶着一部商业爆米花大片的外衣,实质上实在拍一部充满其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
整部电影充斥了大量的非洲细节,随处可见,展现出了非洲大陆各个地方的代表性民族与民族文化。这是无论中美观众都为电影点赞的地方。另外则是电影中充满了对导演个人的政治表达:反种族主义、美国移民问题、川普“美国优先”政策、美国的立国之本——自由……可以说,这些“政治正确”的意思表达,尤其是反种族主义和对川普的担忧,极大地迎合了美国受众当下的心理。这是只有生活在那个社会环境中才能够产生的共鸣点。所以《黑豹》在美国形势大好,一片飘红。
然而这些东西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不具备多大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在解码这部电影的时候,除了能接收到故事的主题内容外,只对少部分特殊代码有反应机制,比如“自由”、“民族”、“和平”、“暴力”这些全人类共有的认知项。而对于其他的我们不能正确解码的那些信息。一般而言会有三种反应形式:接受,拒绝,不接受也不拒绝(无视)。
来个栗子:我们会在看电影的时候深入思考这样一部电影会在黑人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吗?我们会在看电影的时候深入思考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政策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并且在思考的同时接收到导演编码在电影中的答案吗?
如果你会,那么很显然这部电影就有更多信息符合你的口味,那么自然就会加分;如果你不会,并且觉得这些东西无所谓,甚至在你看电影的过程中完全没发现有这层疑似存在,那么就表示你无法解码这些信息,你对电影的评价将更多的来源于整体故事框架;如果你获取了这段信息,且表现出了明显的反感,那么自然就是减分。
在豆瓣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差评并不是给了电影故事本身,而是给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很多人一看电影,脑子里只要捕捉到了的相关的信息,立刻就会出现排斥心理,成为“政治正确”的黑子。关于“政治正确”和它的黑子我这里不做叙述,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这些意识形态上的微妙很多时候都会在超越电影本身的层面影响一部电影的评价。正如开头所说,《黑豹》应该是一部中规中矩的诞生于漫威流水线的合格之作,其中对非洲文化的展示是其独有的亮点。但从电影本身而言,达不到北美吹捧的追逐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准,但也真的没有烂到豆瓣上6.7的程度。要我的话,我会给7.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