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群里,一位群友转发了一篇新闻。大意是说,一个老头在公交车上拉屎,司机一气之下打了老头。结尾小编问,你觉得老头该不该打?
这个问题自然也引起群友的讨论。有人说该打,有人说不该打,一群人就开始扯了起来。讨论到最后什么社会道德、尊老爱幼都出来了。大家都觉得自己有道理,其实最后讨论的东西完全跟这个新闻没有关系了,可以说主题“升华”了吧。
后来我就说,如果结尾的时候小编换个问题,大家讨论的东西是不是会不一样呢?比如问:该怎样更好的处理这种类似的事情呢?
果然,大家又开始各抒己见。有人甚至想到自己老了,应该怎样维持体面。
通过这个事情,我发现语言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同一件事情,换不同的说法,竟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同时也发现人的情绪是多容易被媒体带着走。
就拿这条新闻的小编来说,如果他故意引导人们讨论是非而这么问的话。那小编还真是套路深,因为这种问法本身有个隐藏了一个机关:1、承认老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不文明的;2、给读者留下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打”还是“不打”?
这样一来,读者的思维已经被不知不觉中带入是非题中。读者的情绪是非常容易被调动的,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拉屎这种行为。而这个拉屎的还是个老人,身份上属于人们认知里面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干这种事情,要不要被原谅?这就更容易引发人们的讨论。
那么如果小编并没有刻意引导,只是随口那么一问,那这种问问题的方式本身暴露出这个人的认知层次很低的,遇事讨论是非,本身就是一种低智商和不成熟的表现。
一个人会问出什么问题,说出什么话,多半跟他自身的认知、阅历、见识、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相关。没有经历过,见识过,很难到另一个层次去,说出那个层次的人才能说出的话,问出的问题。比如我,就很难写出像“众生皆苦,而你是草莓味儿”这样调皮的句子,大概是我这人一点也不调皮罢。我能写的顶多是“众生皆苦,还好,我不是一个人”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句式。
一个段子最能说明这种情况。两个乞丐讨论皇帝每天吃的都是啥。甲说,一定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馒头。乙反驳说,你放屁,人家肯定夹了很多咸菜。你看,贫穷真的能够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在乞丐眼里,有吃不完的馒头才是有钱,他们不知道皇帝除了满汉全席,还有清晨收集起来的露水可以泡西湖龙井。
又想起一件事,有一次跟一个富二代朋友在街上吃东西,恰逢周末,我们那朋友说,要不我们吃完找个地方玩会儿?我说可以啊,你想去哪儿?他脱口而出,我们去峨眉山泡温泉吧,然后吃个烤全羊,晚上就住那儿,明天再玩儿一天。我一脸懵逼,什么玩意儿?这都几点了,天都黑了,还要开几个小时车,你也想的出来!按照我以前的风格,多半是拒绝了,因为身上也没有带那么多钱。但是那天我爽快的答应了。为啥呢?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贫穷。因为没有带够钱,所以能想到的玩法只能在这个金额的范围内。也因为从小到大也没啥时候有钱去放肆玩耍,所以并没有过那种说去哪儿就去哪儿的底气。
但他不一样,因为有过这些经历和见识,就算是他身上没钱,依然还是能够提出去某个高级餐厅吃饭的建议。而我就不会。
觉察到自己这种贫穷的想法以后,觉得自己好笑。所以也就没管那么多,反正他带了,先用他的,回来再给他就好。
为啥很多屌丝跟女神聊天女神不理你,也是因为,他们的说话方式暴露了自己的贫穷和没见识。比如给女神发微信,一句“你这么漂亮应该很多人追吧”,足以说明他没见过什么漂亮女生,也没有什么情商。这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是这语气里能让人隔着屏幕都感觉到满满的跪舔和渴望。再说,没情商表现在哪儿呢,表现在人家有多少人追关你什么事呢?跟你很熟吗?有必要告诉你吗?
而真正有点底气的人说话方式完全不一样,至少会说,“你跟我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我对你很好奇。”
所以,一个人能说什么话,能完完全全的体现出这个人的层次。好啦,让我们用一个段子来结束本文——你以为有钱人就没烦恼吗?不,有钱人的快乐你想都想不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