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向大家介绍了年薪百万的技术人都有哪些实现路径。在知乎和微信上都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大家的热情也暴露了人性对财富最本源的欲望和痴迷...
实现百万年薪的路径自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或许我们能从前人的经验中找到可借鉴的参照系。对于技术人而言,BAT 大厂的业务复杂度之高、处理的请求量级之大、对前沿技术的跟进之快,决定了这是一条相对明晰和步步为营的发展路径。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就是一位年薪百万的BAT程序员赵信毅的故事。
我们曾总结过,在人员结构相对臃肿的 BAT,突破年薪百万的技术人员往往需要身处核心业务部门,在关键项目上有充分沉淀技术的时间,并在每一个晋升区间内都能拿出突破自我的成绩,合适的上级领导和机遇也很重要。
赵信毅就是满足了以上因素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刚刚在工作了近 6 年的某 BAT 升了职,成为「年薪百万程序员俱乐部」的一份子。
初入职场,他在「养老院」积累底层技术
在一家普通一本大学拿到硕士学位之后,信毅和很多应届生一样,并没有什么长远的职业规划,只是在几份 offer 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唯一提供帝都户口的某研究所,且一做就是 4 年。
在研究所,赵信毅一直在做与体系结构相关的底层技术。 虽然毕业后的第一次职业选择有些懵懵懂懂,但如今赵信毅回忆起来,还是对那份经历心怀感激。「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不仅能把学校的知识和企业衔接上,还因为做的是相当底层的活,可以把基础知识打得非常牢。」
研究所相对简单平缓的工作节奏,让他可以在业余多花时间自学、精进技术;此外,他持续多年的底层技术积累,是很多即便在互联网企业做客户端应用,也难以接触到的。
因此,还在初出茅庐阶段的赵信毅,就已经具备了排他性的技术竞争优势,为他后期向客户端的转型打下了扎实基础。
转战BAT,飞速成长的一年
工作的第 4 年,信毅终于还是感觉到了自己在慢节奏「养老院」中的瓶颈。「不论是我本人的技术还是公司平台,都找不到自己能进一步向上升的空间了,所以很想找一个大一些的平台。」
而在 2012 年,互联网帝国以 BAT 为首的三分天下已经初成定局,信毅也对有所耳闻的 BAT 「快节奏工作」跃跃欲试。加上底层的经验,他对基于这一底层技术的某客户端软件也很有兴趣。锁定了往 2C 的客户端转型的目标,毫无疑问就应该在大公司的客户端团队之间做抉择。
在求职过程中,信毅接触了两家互联网大厂的客户端团队,但通过反复面试交谈、知乎等各种网络渠道信息对比,结合校友熟人的消息,最终他选择加入了现在这家 BAT 公司。事实证明,他当时在综合各方信息上多花心思是值得的,因为另一支曾经让他犹豫是否要加入的客户端团队,后来的发展并不尽人意。
不过,那时的信毅并不知道,他新加入的客户端部门也即将面临一次「涅槃重生」。此前客户端软件的 V1 版本产品在用户那里的口碑并不好, 技术架构复杂,于是团队领导决定,把旧版本推倒重来,从零开始做 V2。
在信毅加入公司一个多月的时候,团队的部分老成员陆续换血离开,底层引擎部分的工作暂时无人接替。
面对领导试探性地询问他是否愿意接下这块业务,信毅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当场就答应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作为新人,我其实做什么业务都可以。但决策层希望在产品上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颠覆传统,相当于是要么就做成,要么就玩完,有风险有难度,还有足够大的施展空间。」
于是,客户端全新的 20 人团队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 V2 版的研发。还是新人的信毅,一个人负责完成底层引擎的封装及相关功能模块的实现。
经过 2013 年近一整年的技术攻关、加班、甚至发明专利,他帮助团队实现了一个业界首创的引入底层引擎的方式,不仅凭借轻、简、快的全新体验让用户眼前一亮,还捧回了公司的年度技术大奖。他也在入职之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从刚入职的 P6 升到了 P6+(对应阿里职级)。
回忆起飞速成长的那一年,信毅说:「确实加班很多,但我当时并不觉得苦。一旦发现有技术难点可以突破,就会陷入其中,而且自己对产品能提高用户体验很有信心。作为一个程序员,如果产品的未来方向是我认准并且想做的,我是感觉不到累的。」
从零建团队再升一级,突破却比想象的难
2014 年- 2015 年,信毅开始为自己招兵买马,一点一点地从零扩充小组。他的工作仍以 coding 为主,往技术专家的方向发展,但也担任起了管理职责,并从架构上思考更高层面的问题。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 V3 版本的开发中,信毅带领小组提供了独特的构架设计,帮助产品在启动、升级速度等指标上打破业界记录,日活增长到了 2012 年的十倍,就连信毅自己都没有预料到。
这次的成绩,让他在 2015 年底升到了 P7,离年薪百万只有一步之遥。但随着产品在用户渗透上的极大成功,信毅开始觉察到产品进一步向上拓展市场空间的天花板,这种「增长魔咒」可谓是 BAT 产品的通病。更让他迷茫的是,虽然自己一直以来的晋升节奏很顺利,但下一个突破口又在哪里?
按规定,他晋升 P8 的最早答辩时间在 2017 年底,答辩要求相当苛刻,需要员工有足够的技术深度、广度,还要拿漂亮的产品业务数据说话。如果产品在这一年内没有足以吸引答辩委员会的关键成功点,仅仅是做技术维护和细节打磨,恐怕自己难以迈过这一道晋升的槛。虽然始终没有摆脱这种自我怀疑,赵信毅还是抵住了外界的种种诱惑,沉下心等待机会。
跨过百万年薪的最后一步
在人才济济的大厂,每年对晋升 P8 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员工不在少数,但不是人人都能像信毅一样,能兼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并抓住团队赋予的关键机遇。在 2017 年初,对产品战略层面有敏锐嗅觉的团队领导们提出,产品的下一步是组件化,向全公司内的各个产品线输出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渗透更多用户和客户端。
如此大的动作,在 BAT 动辄上亿级用户量的各个产品线之间,跨部门沟通无异于是公司和公司之间的沟通,推动方案落地的压力可想而知。信毅作为跨部门合作接口人和解决方案架构负责人,开始担负更复杂的职能。
在沟通过程中,他抓住「互惠互利」的原则,尝试从对方业务的角度出发,强调这项合作能满足对方技术部门的哪些利益诉求。
在开发过程中,信毅的团队基于底层引擎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经验,为个产品线量身定制了从引擎到界面的全套解决方案。「也就是其他产品线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业务逻辑,将底层引擎部分全交给我们,最关键的是他们还不需要变动现有产品的接口,接入成本很低,既节省人力又提升了用户体验。」
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信毅所在的客户端产品的日活再次增长了近两倍。凭借着在全客户端技术解决方案项目上的沉淀,信毅终于在 2017 年底如愿晋升 P8,尝到了百万年薪的甜头。
100offer说
回顾信毅的十年职业成长路,我们发现,他几乎在每个晋升机会来临前都有所准备,一次次地拿出有突破性成功的关键项目。要保持这样不断上升的职场发展节奏,固然要部分归因于他加入 BAT 的时间节点和团队机遇——作为团队唯一的内核,发展空间大,从新人自学并一路升为技术骨干;但背后更离不开他早在职场初期就稳扎稳打积累下的稀缺技术竞争力。有了这些基础,他才能在每一次机会来临时当机立断,顺势而为。
除了信毅,我们还接触了其它几位同在互联网大厂的百万年薪程序员。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即便是百万年薪,「财务自由」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终极目标。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精神上的那根弦也始终难以放松。
职场如人生,最迷人之处正是在于它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互联网的技术发家致富之路,也绝不仅限于进入 BAT,还有创业、海外镀金、细分领域深耕和握好算法领域的专业敲门砖等等。祝你在清晰地自我审视之后,走出一条最适合的路。
(为保护候选人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