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100亿美元收购了OpenAI以后,生成式AI从最早的模型构建变成了案例应用与自我革新。最新一则迪拜水利局与ChatGPT的应用案例,是全球首个公共服务应用式案例,智能时代真的来了。
OpenAI的背后是三大主力构架:通用大模型GPT,微软云和英伟达的算力芯片,完整的AI技术生态(整体模型搭建)可以说基本完成,那么有同等算力水平的除了微软以外,谷歌和亚马逊应该也算。国内的百度“文心大模型”,从昆仑芯+百度智能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飞桨”,以此合力能不能与之一战尚不明确,但我国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自研水平应该还是和美国在同一层级较量的。类似GPT这样千亿级的大模型全球30个中美国15个,中国10个,都是顶尖的实验室。
这些平台和实验室是每个人使用AI的基础和平台,目前神仙打架的雏形已经出现,很快就进入了案例应用和自我革新的第二阶段,也是考验速度和耐力的马拉松。谁最快能把AI普及到千行百业,谁就能一统江湖。可以很简单的推算,用的场景越多,企业越多,数据越多,AI自我革新的速度就越快,正向循环的力量就越大。企业利用越来越先进的AI智能技术,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因此谁的普及越广越快,对AI本身与行业企业都是好事。
微软此刻就必须依赖它的全球第二大“微软云”服务了,收购OpenAI以后,用云服务去普及AI,用AI把企业绑定在微软在战车上,这一招太厉害了,很多自动驾驶、医药研发和高端先进制造企业出于对AI的需求,不得不加入微软的战队,这让微软云的扩张速度非常快。投资100亿美元,看似天文数字,但微软云去年盈利1012亿美元彻底改变了云服务的天下,跨代际的技术革新能迅速改变格局马上能从市场赚回来,这就堪比互联网和Iphone,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百度也已经深耕智能领域数十年,第一战役没有落下下风,第二战役的马拉松国内的布局相信能够带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进入智能时代;而“文心一言”在内容服务领域的扩充也许能够给客服、管家和创作等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信中国制造可以成为中国智造,只是能跟上的人是不是又会变少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