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国配角演义》:被忽略的马伯庸佳作

《三国配角演义》:被忽略的马伯庸佳作

作者: 筑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2-11 16:56 被阅读0次

    马伯庸的作品近几年不断被改编为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洛阳》、《风起陇西》以及最近刚刚上映的《显微镜下的大明》无不火得一塌糊涂。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有一部较为小众的书,其中的情节若是改编成电影,不输于近期上映的春节档悬疑电影《满江红》。它就是《三国配角演义》。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大约60年间,发生在中华大地魏蜀吴三家争权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其间涌出无数英雄人物被大众所熟知,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奸诈自大的曹操,武艺超群的吕布,忠肝义胆的赵云,气量狭小的周瑜等等,如数家珍。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还有无数小人物作为陪衬出现于《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他们没主角有名,却推动着历史发展,无论结果是正向还是负向。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为什么会作出某些选择,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比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马谡,他是个什么性格,有什么朋友,为什么就失了街亭,其间是否有什么隐情在?刘备麾下的重要臣子简雍,三国前期比较活跃,而后期只字未写,发生了什么事就连《三国志》中都不曾提及。宛城张绣诈降并击败曹操,杀死他的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却让曹操和他10岁的儿子曹丕幸免于难,背后是否有什么惊天阴谋?

    马伯庸遍寻各种历史古籍,根据少量记录的只言片语,试图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在这本《三国配角演义》中,对各种事件中的细节做了大胆的假设,猜测和联想,将内容补充完整,呈现出三国中众多小人物的心路历程。下面简单说说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三篇小文。

    1.《街亭》

    《三国演义》中失街亭一节,细节颇为详细,但《三国志》中只有短短一两句概括。可以认为是罗贯中的二次创作。

    当时马谡虽然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也不可能不知道水源的重要性。他为何将部队扎营山上,舍水上山?

    马伯庸分析,有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够,马谡的部队刚到街亭,张郃的援军也到了,根本来不及当道扎营。而上山利用地利的优势,确实可以占据不少便宜。不上山可能输的更惨。

    关于马谡的死,《三国志》中向朗传,马谡传,诸葛亮传都有提及,但说法不一致。有被斩,监狱死亡,逃亡三种说法。

    马伯庸将自己对街亭的看法和马谡的死的几种说法,贯穿起来,以马谡为视角,用小说的形式显示给读者,形成了《街亭》这则短篇小说。

    2.《宛城惊变》

    说起宛城,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说起曹操大将典韦的死亡,大家都有那么点印象。民间流传三国武功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典韦排行第三,没有拼死在沙场,而是死于一场不应该发生的叛乱,颇为可惜。这一场叛乱就发生在宛城。

    大体事件是这样的:曹操打算灭掉盘踞宛城的张绣,兵还未到,就遇到张绣派来的使者。张绣希望投降曹操,曹操大喜,带着长子曹昂,大将典韦和少量部队就去宛城受降。在张绣举行的宴会上,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母邹氏,并公然将其纳为小妾。张绣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偷偷派兵奇袭了曹操的部队。曹操长子曹昂战死,大将典韦为保曹操,也是力竭而死。只有曹操和年仅10岁的曹丕活着逃回驻地。

    《宛城惊变》不是小说,而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马伯庸认为在这一次张操交锋中,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疑点。比如作为曹操嫡长子的准继承人曹昂战死,而10岁的曹丕却能在乱军中独活,这是为什么?张绣后来再次投降曹操,官渡之战后,被曹丕逼死,而为其献计的贾诩却能位极人臣,寿终正寝,这是为什么?在这一篇议论文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推理,将这些疑点用一条线穿起来,分析出了背后一条触目惊心的惊天大阴谋……

    3.《风雨<洛神赋>》

    说起《洛神赋》,一部分读者会先想到的是《三国杀》中甄姬的台词“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王者荣耀中的甄姬也会说:“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还有《天龙八部》中段誉的逃命大法“凌波微步”,这些都出自于曹植写的这首《洛神赋》。

    《洛神赋》很长,是曹植从京师洛阳,回封地鄄城途经洛水时,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又因洛水之神被古人称为宓妃,遂作此篇。其中,曹植将自己所知的所有神仙句子都来描述这位神女宓妃。如上一段的两句,还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等等,美轮美奂。

    《洛神赋》一开始不叫这个名,而是名为《感甄赋》,也作《感鄄赋》。后来的魏王曹叡将其改为《洛神赋》。有人说,当时曹植写的是《感鄄赋》,鄄,通甄,实际上是为了甄姬而写。甄姬是曹丕的妻子,因年老色衰,失宠忧郁而死,死状凄惨。正是这一年,曹植写了《感甄赋》。

    大家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句暗指曹植的哥哥,也即时当时的魏王曹丕。曹丕因为权力,想杀这个弟弟,却因为这首词而放过了他。而后,甄姬去世,曹丕得知曹植醉酒闹事,将其贬为安乡侯,并于次年将其置于偏远地区鄄城。如此心胸狭窄的人,怎么会在得知《感甄赋》后无动于衷,而后又将曹植升为鄄城王呢?

    作者分析了曹植和甄姬可能相遇的时刻,并根据种种史料推理出了这一切都是曹丕和郭女王的算计,背后还有甄姬的小算盘。从而又引出了曹叡身世之谜。这篇《风雨<洛神赋>》非常精彩,几乎让我相信作者描述的即为事实。其中阴谋诡计,比起张艺谋的《满江红》也是不逞多让。而且它在2010年还获得了人民文学散文奖。如果说让我从这本《三国配角演义》中选出最喜欢的一篇,那么无疑就是这篇《风雨<洛神赋>》。

    尾声:

    《三国配角演义》是马伯庸的一部杂集。除了以上三篇,还有短篇小说《白帝城之夜》、《官渡杀人事件》,有散文《<孔雀东南飞>与建安年间政治悬案》,有模仿《三国志》写的文言文式的人物志《三国志·步幸传》,有仿照《世说新语》写的《三国新语》。这部杂集让我认识到马伯庸不止是一位成名作家,还是一位文风厚重的历史分析家。

    《三国配角演义》虽没有前面所述影视剧的火爆,也不失为一部被忽略的佳作。其中的悬疑若是改编为电影,必会掀起波澜,成为经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配角演义》:被忽略的马伯庸佳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fr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