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读完马伯庸的《三国机密》,一套分上下两册,体裁是小说,类似于《三国演义》。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的话,《三国机密》这套书就是七分虚三分实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这东西,谁说得准呢?
顾名思义,书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候,更具体点,是围绕官渡之战展开的,官渡之战我们都比较了解了,曹操和袁绍对峙,最后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开启了一代伟业。当然,这样一场精彩的战争,以少胜多的典型,细节肯定很丰富,我以为,即使把正史野史中所有记录加在一起,也不及真实战争的百分之一。
因此,《三国演义》成为可能,《三国机密》也成为可能。
《三国机密》之所以精彩,我以为主要有这样几点:
1、官渡之战中角力的,不再只是曹袁双方,小说中又加了一股势力——汉室,更为大胆的是,为汉室命运四处奔波驰骋在战争第一线的,竟然是天子刘协;
2、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天子刘协,小说中给天子刘协加了一个双胞胎弟弟——刘平,刘平在出生的时候就被送出宫,寄养在河内,长大后,再次入宫替病死的哥哥刘协当了皇帝,保存汉室;
3、刘平被寄养在河内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只知道他爹姓杨名俊,当时他还叫杨平,而他被寄养的那一族人,姓司马——三国时候最有名的司马是谁?司马懿,在小说中,他和杨平亲如兄弟,也就是说,汉献帝和晋宣帝俩人,年轻时候是哥们儿;
4、以上三点如果还不足以吸引列为的话,还有更劲爆的,在《三国机密》中,作为“影子男一号”的郭奉孝,曹操第一谋士,竟然是冒名顶替的,他原名戏志才,而真正的郭奉孝,在更早的时候,以戏志才之名,深得曹操的赏识,引为知己;
5、在小说中真正的对决,是郭奉孝和戏志才之间的对决,因为年轻时候的恩恩怨怨,深得曹操赏识的戏志才(真正的郭奉孝)被郭奉孝(实则为戏志才)陷害,被迫诈死,隐姓埋名,而郭奉孝去了袁绍那边混资历,之后经荀彧引荐来到曹操身边,诈死的戏志才则辗转来到袁绍身边,人称“蜚先生”,袁绍间谍部队的首领;
6、还有一些有趣的小人物,比如貂蝉,吕布被杀之后她去了哪里呢?原来她跟了郭嘉郭奉孝,但不只这么简单,小说中最初随郭奉孝一起出现时,郭奉孝称她作“任红昌姑娘”,她住在许都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抚养着一些小孩儿,她自称是自己的族人,小说中曹丕称她为“任姐姐”,并且答应她要说服曹操替她复国,由此推测,可能她跟了郭奉孝也有此目的,另外在小说中她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替吕布从邺城(袁绍的地盘)救出他的女儿吕姬;
7、最后,小说中还交代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宛城之变”,我们都知道,在这次变故中,曹操的长子曹昂战死,典韦战死,而曹操和次子曹丕逃了出去,问题是,主导这一切的张绣和贾文和却没有降袁,而降了曹操,是不是很奇怪?小说告诉我们,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宛城之变”针对的根本不是曹操,而是曹昂,曹昂一死,获利最大的是曹丕和卞夫人,因此,真相呼之欲出;
8、等等,不再赘言。
以上几点,如果我们作为史实来考证,大家相信几点呢?可能有人会大叫胡扯,根本一点都不值得相信;也可能有些读者平时就喜欢野史,会觉得其中有些还是比较严肃的,比如“宛城之变”的真相;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读者会兴奋得大叫,“这尼玛哪里是小说啊,这分明就是历史,历史可不就是这样的吗?”
前两种读者比较多,但是这最后一种,有吗?有这样的傻缺咩,竟然连刘协有个胞弟都信,竟然连刘协的胞弟跑去许都顶了刘协的包都信,竟然连顶了包之后又跑到战争第一线甚至“敌后”搞破坏都信?真有这样的人吗?
有,真有。我就是。
我在前面说过,官渡之战的全部,要比正史野史记载的加起来的百倍还要多,更何况,所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录,又有多少是绝对史实的反映?反过来说,谁能拿出足够多的足够正确的证据,来推翻小说中所写的这些事情呢?
如果有呢,烦请私信我给我普及普及;如果没有,那么这两本书不见得就只能当作小说来读,谁能保证,这个就不是真实的历史呢?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不乐意听了,会板起面孔教训我说,历史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历史是科学,不是胡扯。
这句话说对了,历史不是胡扯,而是一本正经的胡扯。历史文字都是人记录下来的,同样是历史文字,有的被称为“正史”,有的被称为“野史”,干嘛还说“野史”,通俗点说,不就是胡扯嘛,“野”对应的就是“胡”,这样,所谓“正史”,可不就是一本正经在胡扯嘛。
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接受历史教育,都是正史,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正大光明,都是清正廉明,都是因果报应,其实根本就是在一本正经地胡扯,哪儿哪儿都这样,世界该多么单调和无趣?我们所教的学生所学的历史里面,缺少细节,而细节,才最丰富,最真实,最有趣,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经历的时间,若干年以后也将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历史,如果后人只是翻开每年的政府报告来看我们经历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该觉得多无聊,他们应该去翻报纸,翻老祖宗的微信数据,翻八卦期刊,翻解密档案,翻小道消息。
所以我说我愿意相信,不只是相信事情的真实性,更是为了相信一种历史的可能性,丰富性,有趣性。这样的历史才最有趣,历史为什么只能是你们说的那样,而不是这样呢?又不矛盾,干嘛定要非此即彼?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而丰富多彩的世界,本就应该拥有丰富多彩的答案,和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