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之曾国藩之气度与学风

读书笔记之曾国藩之气度与学风

作者: 君子动笔也动手之蓝爸爸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09:02 被阅读29次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欲知曾氏治学之方法,故不能不先知其气度和学风,知其气度,始知其学问事业造诣之根柢;知其学风,始知其治学方法之由来。曾氏属天性笃实敦厚之人,从他修己、治人、齐家、读书诸事,无一不见他的鲁钝或拘拙。他一生得力处,即自知鲁钝,乃勤勤恳恳,孜孜矻矻,按部就班地走下学上达、困知勉行的路子。在立身为人方面,曾氏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襮于外,立心甚恕而不求备于人,专务躬行,进德尤猛,不畏难,不取巧,虽祸福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在待人接物方面,他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以为己责。其气度可用四字以概之,谦、恕、勤、恒。谦、恕系其待人接物之气度,勤、恒系其终身行事不二之精神。曾氏如此气度,造就其朴实谙练的学风,不立门户、困知勉行与求缺。所谓不立门户,则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江河不择细流的态度,不主门户,不尚标榜,合上下古今诸子百家于一炉而共冶之,伪者裁之,缺者补之。所谓困知勉行,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学问须要费若干心力,经若干困难,胜过小困,则有小得,胜过大困,始有大得。所谓求缺,即以迁善改过、持满戒盈为务,不敢自是,不敢自满。处处求缺,自然无形中不会自足与轻视他人;时时求缺,则进德修业较他人为猛。迁善改过,修德读书,皆求之在我,且可久可大,毫无扞格;积谷积钱,功名富贵,皆求之于人,且过眼云烟,瞬即剥丧。

(诚笃的天性-谦恕勤恒的气度-不立门户、困知勉行、求缺的学风)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之曾国藩之气度与学风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欲知曾氏治学之方法,故不能不先知其气度和学风,知其气度,始知其学问事业造...

  • 有感于杨特的审美课堂

    读书笔记之四 前些天读《如何形成教学风格》之《激情与诗意共色》,杨特老师说了一段话:审美课堂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声情...

  • 人文东大 | 校史校史

    论学风——刘伯明 论学风 刘伯明 比年以来,吾国学风日趋败坏,学潮之起,时有所闻。考其原因:(一)由于前之办学者滥...

  • 《至赵君歉书》

    与君相别以十日有余,余思之、悟之,终觉悔不当初,烦请赵君以宽广之胸怀、不凡之气度思之、谅之,与吾重归于好。 ...

  • 蔡元培初到北大

    浓郁的学术气息是一代代改革者的心血凝结成的。学术之基始于学风之正,学风之正源于攘除沉疴。腐化的时风能够迅速...

  • 三度修炼

    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人之态度、气度、厚度犹如莲之根本,“三度”修炼,日积月累,功...

  • 889.曾国藩:自古雄才多磨难,咬紧牙关往前冲

    在与太平军的军事斗争中,曾国藩常常占不到便宜,尤其在初期,几乎屡战屡败。 靖江之败、湖口之败中,曾国藩情急之下,皆...

  • 日记的作用

    日记,在古代称之为日课。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时,说曾国藩三十岁励志“民胞物与之量,内圣外王之业。”在立完志之后,还...

  • 曾国藩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却用5000两白银在乡下给自己盖了个房

    但凡喜曾国藩者,言曾国藩,则大都被其严格律己精神所震撼,以“圣人”称赞之;恶曾国藩者,言曾国藩,则以“曾剃头”叫之...

  • 知其雄,守其雌。

    今日读书笔记之: 曾国藩是通过这幅对联告诉人们,做人要走正道,做事要有策略,为人处世要懂得藏拙。 要知道,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之曾国藩之气度与学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h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