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喜曾国藩者,言曾国藩,则大都被其严格律己精神所震撼,以“圣人”称赞之;恶曾国藩者,言曾国藩,则以“曾剃头”叫之,而此外号之由来,则只因曾国藩早年间在湖南筹备湘军后,因军饷无来源私自接单,最终在长沙的几次开审案局中,他为了标明自己的纪律严明,在案件处理期间连续斩首了200多人,这其中自然不乏有无辜之人,因此,外界人送称号“曾剃头”。
自然,于史官我而言,对于曾国藩还是喜多于恶,毕竟从一介寒士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国之栋梁者,其过人之处就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各位看官若不信,倒也可细看下文。
同治五年,曾国藩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压抑越发严重,久而久之,让他开始对辞官后的生活特别期待,于是他给老家写了一封信,信中交代曾纪泽在湖南老家修理一处老房子,以备告老回家后定居。联想到自己的身份,曾国藩于是又特别叮嘱道:“节俭行事,尽量低调。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天下多难,此等均未必可靠,但挂宫太保第一匾而已。”
字词之间皆透露着小心谨慎,曾纪泽接到信后,自然表示要遵从曾国藩的意愿了。不过,他又转而汇报父亲说:打算在宅中兴建一座藏书楼。曾国藩看后,欣然同意,回信道:“家中造楼藏书,本系应办之事。”
念想到辞官后,自己能居一两间房,无国事烦恼,但凭每日阅读书籍消日,曾国藩心情骤然舒畅起来。然不料,一封家书打破了这份愉悦。
同治六年,家里曾纪泽来信说房间已盖好,等待迎接父亲归来。房子的修筑,共花去7000串铜钱,大约5000两白银。当看到如此花费后,曾国藩拿信的手有些抖动,此等花费,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计划,曾国藩原意是花上几百两银子就好了,不料实际却多花十几倍,这等铺张浪费,曾国藩只感觉天旋地转,一股无名火从心底而生,于是写信责备道:
修理旧屋,何以花钱至七千串之多?即新造一屋,亦不应费钱许多。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尔行之。澄叔诸事皆能体我之心,独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
曾国藩此番责备倒也合情合理,按照当时的行情,盖个新房子也不至于要耗费这么多。虽说自己位极人臣,家里人修筑房子想气派点,可曾国藩早已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对于当了官就回家广买田地、建大房屋更是所不齿,曾料想今天,曾国藩自己却就做了这样的事,又怎能不恼?
跟曾国藩看到信一样,此时见到父亲责备信后的曾纪泽,他的手也控制不住的抖起来了,如此严厉的责备,这是父亲第一次这样,好心花钱办了错事,一时间,曾纪泽开始坐立不安。反观曾国潢,倒淡定不已,他看着曾纪泽乃缓缓而言:“莫急,吾有一计,必使大哥安定。”
铺开纸张,曾国潢就开始写信解释道:“富厚堂造书屋七间,芳六、科二毫不荒唐半点,盖以地基昔系涝田,石脚砌丈余而后平土面,此中工价已占千馀串:通体用青砖,料木多杉树,尤非可以寻常计算也……”
总而言之,房子之所以花钱如此之多,主要是为了家里的藏书楼,为了让藏书楼坚固永久,家里人想了很多办法,因为地基较软,就用石头砌了一丈深的基础,这就花了一千串。而通体用青砖,木材则都用的杉木,价钱自然不菲了。
对于大哥曾国藩,曾国潢深知他处处都可节俭,但对于他自己提出来的藏书阁,他绝对是舍得花钱的,解释清楚,大哥曾国藩的气自然会消。将信寄出后,曾国潢算是对了,曾国藩看信后,对于修筑房屋一事就再也没有任何疑问。
而如今,这个豪宅“藏书阁”依然存在,观其构造,也确实不同于周围房间,据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书中介绍:此“藏书阁”一楼外走廊全以花岗岩为柱,为的是防白蚁;一至三楼通体用青砖,都修有专用上下书籍的通道。二楼四周有外走廊,可以晒书;书室辟在三楼。整个藏书楼所用木料都是上好杉木。顶层四周均开设窗户,四面通风,可避免藏书霉变。
历史上,此“藏书阁”倒也辉煌过,所藏书籍也曾达到三十万卷,其中更不乏珍本。只是在后来的运动和村民的拿取后,如今,楼内的真正藏书都已消失殆尽。所幸的是,藏书及文件中最珍贵的部分,都曾被曾宝荪、曾约农带去了台湾,现在寄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参考资料:
1、曾国藩——《曾国藩的家书》
2、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