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圣人之师”“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的称号,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没有他就没有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然而读了苏洵的《管仲论》,思维模式开始遵循苏洵的指引,对这位“华夏第一相”也带有点谴责之意,好像圣人圣洁的面孔上被苍蝇拉了屎,一小点虽然不足以影响圣人整体光环,但心里也有隐隐的不舒服。有时候会把这堆苍蝇屎放大,放大时就会把齐桓公的死归咎于他,忽略的时候就只看到他的功绩。
文章中说齐国衰败得这么快是因为管仲没有推荐出好的接班人,是管仲的责任。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三人都是违背社会常规,人伦,道义的人,加之几个儿子争夺权位没有人顾忌到病重的他,被竖刁三人别有用心的关了禁闭,活活饿死,落得这样悲惨的下场。
然而这不仅仅是管仲的责任,最主要还是齐桓公自己的责任,这么一个霸主难道不会识人吗,管仲只是辅佐他的臣子,身后事都要负全责吗?
齐桓公的晚年之所以落得这样悲惨的下场,我觉得没有治理好家庭是最主要的原因,齐桓公的霸业仅仅在于外,在管仲的辅佐下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是他和管仲不可磨灭的光环,齐国缺少一位主内的人,可能管仲和齐桓公都忽略了这一点,导致晚年儿子争夺权位,无暇顾及到他,这就是齐桓公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