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就是一个小社会。处处充满了人情世故,下面带你品鉴一二。
刘姥姥,一介布衣老妪,如何能在人才济济的大观园里得获贾母青眼?如果你真的以为她是因为年纪与贾母相当说的上话就大错特错了。说话也分怎么说,也是颇具艺术性的事情。刘姥姥就把这个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并未见到贾母,我们且按下不提。第二次,刘姥姥是为了送礼来的。此举便为她赢得不少称赞。若说第一次来是打秋风,第二次来就是为了把面子挣回来。这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与出身无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08170/3b9ab1df4658ac7b.jpg)
适逢贾母想找个年级相当的老人说说话。刘姥姥的机会就来了。她被带到了贾母面前,一个在深宅大院里活了一辈子的妇人,看到了刘姥姥,听着她嘴里冒出来的连珠妙语,自然心情愉悦。而且刘姥姥还特别会来事儿,她按照凤姐教她的话“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鼓着腮帮子就呆在哪里。逗的众人一阵捧腹。
也有人说她是故意讨好卖乖。毕竟一个庄户出身的老人,故意在一群上层社会的人面前如此表现无疑有乞讨之嫌。但是我想说,这就是刘姥姥的过人之处。一个庄户出身的老妇,一生中磨难肯定为数不少,但她知道在贵人面前该如何应对,知道那些深宅贵人最需要的就是乐子。难道你能说这个人不厉害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08170/717094a801dfae50.jpg)
有人说,老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就成了“人精”。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这句话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红楼梦》里的另外一个“人精”――贾母。
话说黛玉进府后,贾母不论做什么都会先想到黛玉。她是将黛玉放到心尖上疼的。在宝玉和众姊妹玩闹的时候她将黛玉搂在怀里;有什么好东西也都想着黛玉;在她嘴里有两个“玉儿”。两个都是她心尖上的“玉儿”。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表明贾母的意思。那将黛玉安排在碧纱橱里就更明显了。宝玉和黛玉仅有“一纱之隔”。两个人晚上可以隔着纱帘说悄悄话儿。另外,在凤姐说家事艰难算家里红白大事开销的时候,她说的是宝玉和黛玉一进一出算是抵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她怕是早就看出来贾母的心思。
但是一切终结于元妃省亲。元妃归家以后见过几个女孩,看过她们的品貌,考究过学问。而后发下赏赐。宝玉和宝钗的赏赐一样,黛玉和家里的三个春的赏赐一样。这就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而贾母这边,虽然也真心疼爱黛玉,但是也明白大孙女的苦心。或许贾母一开始就明白宝钗更适合宝玉,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于是元妃暗示过以后,贾母才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为了家族延续不衰,为了祖宗基业长青。贾母忍痛割爱。
命运无常,何以不朽?
我是沐长歌,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欢迎各位朋友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