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默
那个要搞艺术的人,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走文学这条道路,只是因为从网上随意复制粘贴了几处诗词,进行整合,觉得顺耳就发到了某个写作平台,最后竟然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惊人的阅读量。网友说他诗词功底深厚,诗词意境唯美,同时还能从中读出深藏的哲理。而他翻着一条条高度的评价,心里不禁乐开了花,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天生就是搞文学的料。
那个要搞艺术的人,短时间内受到了几千几万人的关注,仅仅因为他那一首拼凑的诗词。广大网友对那首诗词进行疯狂地解读,几乎诗里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地饱含深意,耐人寻味。他们就像百米冲刺的运动员,谁也不甘于落后,一个个从诗中找出了一点不同于他人的解读,就如同发现了宝藏,写下来放肆地炫耀。一首拼凑的诗原本没多少深意,只想玩玩而已,最后却因为各种解读让他心生傲意,而那些网友却不知道这万千种解读不过是自我揣测,还以为自己多厉害,其实并不懂他的心。
那个要搞艺术的人,平时对于诗词并没有多大的热爱,只是偶尔喜欢读读诗词,喜欢这种韵律感、节奏感较强的文字。至于如何去创作一首诗词,他一窍不通,他也没有写诗的想法,可面对万千网友的追捧,其中还包含一些专业的诗人,他不禁有些得意忘形。专业的诗人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当代李白与杜甫的结合体,诗词初读浪漫豪放,细读沉郁顿挫,用尽积攒半生的华丽深刻的评语生怕让人不知道专业诗人文采有多斐然,他低头一笑,看着那首拼凑的诗,心想:“随便一拼就如此高深,要是用心一写,是不是就能流传千古?”
那个要搞艺术的人,真正开始了他艺术的旅程,花了三天三夜写了一首他自我感觉很好的诗。这诗一经发布就让人看不懂了,不说诗词很多格律上的要求,他那首诗连韵都没有,这就让那些专业诗人以及高级评论家犯了难,李白杜甫再世竟然如此不按套路出牌。于是他们又开始从侧面解读,说什么当代人写古诗要什么押韵,或者说他的诗看似无韵实则有韵,至于语句读起来感觉不通顺并不是真正的不通顺,而是大多数人知识面有限,对于中国的文字了解甚少。他一看,更加得意了,于是便坚定了搞文学这条路。
那个搞艺术的人,打心底觉得自己就是天生的艺术家。他时常得意地躺在床上,翻看着他寥寥几行诗下那些出色的评语,偶尔滑到一处批评之语,他便心生不快,生气地嚷嚷着:“黑粉,绝对黑粉!”渐渐地,他那太过于口语化的古诗频出让读者们感到乏味,他也着急啊,急得团团转,最后又想到了裁剪拼接,于是他再次从网上搜集诗词,很快又引开了无数的大评论家,他们说他的诗虽没有起初那首惊艳,但在这个比较浮躁的社会,能坚持纯原创已经是很难得。
那个搞艺术的人,请收下我的膝盖,您裁剪的技术太过于高超,让我望尘莫及。所谓高处不胜寒,您站在云巅之上,用几行稀奇古怪的文字接受着众人的仰望,这种勇气着实值得我学习。更何况您还为您眼中的佳作贴上了格律诗的标签,讲真的,一句一换韵的格律诗着实少见。
那个搞艺术的人,我奉劝你胸中无半点笔墨就别出来混,功成仍不身退,只能证明你的愚笨,对于我这信手拈来的押韵,你是不是该一脸疑问?又或许我押韵技巧太过明显,你压根瞧不上眼?
那个搞艺术的人,请允许我感谢您背后的那一群人,他们在我眼中比起您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能把一块朽木通过一番言语雕琢成檀香木,能把屁大点雨点说成江南蒙蒙烟雨,是他们用自己超群的文采成就了您的辉煌,可他们却成不了您这般伟大的文学家,因为他们把那精彩绝伦像诗一样的语言写在了您的诗下……
那个搞艺术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