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说具体案子了。
微博上太多这种案子了。有个女孩,她在去面试的路上被性侵,恍惚间她依然坐着公汽去往面试地点。
在路上她闻到了男人的汗味,令她想起了刚才发生的事,于是她呕吐不止,还是决定去报警。
但是警察问的问题集中在两点:为什么你坐公交车来报警?为什么你过了两个小时才想起报警。
据这位博主自述,警方让她反复复述她被侵害的过程,四五遍下来,她泪流满面。
博主微博里有人评论道:为什么没有女警察?
其实,之前也有类似的案子,女警察接警,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甚至博主还说,民警在反复的盘问细节中带着令人不舒服的目的。
他们在对受害人反复的盘问中寻找破绽,最终的结论是:不立案。
如今除了法律,人们无法轻易在外界找到共识——比如微博,前阵子庞博讲到色盲的段子时还说到:比起红绿色盲,更严重的是黑白色盲(是非不分)。
难道真的只能维持内心世界的秩序?
有人说,当下网上之所以有这么多聒噪冲动乃至不可理喻的声音,主要在于用户的文化水平普遍太低了。
至少我不这么看。河森堡也不这么看,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网上很多人缺乏对生活的切身感受。
他讲到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当时他在某商场的美食城吃饭,正低头扒拉的时候,旁边俩学生样子的小孩正对不远处做出嫌弃的表情,我顺着看去,见有个老婆婆,驮着背,推着个小车,上边放着塑料袋和纸袋子一类的破烂,正颤颤巍巍地找其他客人留下的剩饭吃。
他看了以后很心酸,就走到刚才的店面前又点了一份扁豆焖面,老板是个中年大哥,还以为我要打包带走,我摆手,指了指后背的那位老婆婆,老板抿嘴点了点头,说:“这碗面收你一半的钱,算咱俩一起请的。”
我把那碗新面摆桌上,放好筷子就走了。
想要真正地宽容乃至理解别人看似荒诞甚至不可理喻的言行,充分地感受生活必不可少,现在,当人们在网上有观点之争时,经常会互相奉劝:“你还是回去多读点书吧。”
但很多时候,这是搞错了重点,在言论撕扯时,真正应该互相奉劝的是:“你应该多去感悟几年生活。”
有人甚至从这一点上总结了为什么有些演员毫无演技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共情的能力,比如郑爽、欧阳娜娜。人们分析了郑爽大量在公共场合爆发出来的不合逻辑的丑态,发现正是因为她没有正常人类的共情,才会演出那些名场面,做出违法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