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可以翻开李娟的《冬牧场》,这本书加入书架已三周有余,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一个可以翻开的契机,总觉得还没有准备好,好像翻开它需要一点庄严的仪式感。
确认过眼神,是我喜欢的文。
刚看就吸引了我,读起来很舒服,很畅快,活泼不失真实,一本正经里又满是俏皮。话不多说上原文。
走了这么久还不见停歇,使得队伍有些不安。绵羊紧跟着山羊,孩子紧跟着母亲。马群不愿和牛群走在一起,牛群非要和马群走在一起——追来躲去,时不时出现小混乱。没穿鼻孔的散骆驼最没出息,一见到指头粗的一小绺草就挪不动脚了,不时掉队,根本不晓得自己正在出远门的路上。两个男人生气地喝骂,左奔右突,收拾不听话的家伙。
只有羊群最懂事,埋头前行,始终簇成紧紧的一团,一步也不敢和大部队稍离。
穿了鼻子的十来峰骆驼也很听话,系成了一长溜,无怨无尤地给牵着走。头驼还负着重呢。
我负责牵骆驼。总的来说,骆驼对我还算友好,就是喜欢咬我的帽子。牵骆驼这个活儿也不需操什么心,把缰绳捏紧就行了,尽管如此,一路上还是牵丢了两次——一次都走了半公里了,听到赶羊的加玛在远处大喊,才发现手里只拎着一截空绳子。另一次是骆驼间的缆绳松了,走半天,身后只跟着一峰头驼,其他骆驼全停在老远处,纳闷自己为什么没人管。
这一段文字出现在开篇“二 三天的行程里”,介绍通过两三天骑马赶着牧民的宝贵财富辗转到冬牧场,那些牧民的生活,以及极寒天气下的见闻,哪怕是穿衣服都让我觉得新奇,更新奇的是李娟的行文风格。摘录的原文,尤其是加粗部分,真是太皮太可爱了。这本书读起来应该会相当享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