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油灯

作者: 亦客飞翔 | 来源:发表于2016-11-23 10:02 被阅读34次

    作者/亦客飞翔

      

      今年的春节,本不打算回家的,可接到父母亲打来的电话,身处异乡兰州的我,决定立即回陕西老家。

      时至春节,车票很难买,排了三天队,好不容易买了张去西安的车票,却还是站票。“站票就站票吧,只要能顺利回到家,委屈一点也无所谓了。”拿到票后心里这样默默地想到。

      心和拥挤的火车一起往家走。经过9个小时左右的颠簸,终于到了西安,尔后坐上哥哥新买的小轿车,心里踏实了许多。车飞快地穿过巍峨、艰险的秦山巴岭,不到两个小时便到了丹凤县城。接着又走上蜿蜒的丹庾路,一过界岭,便是我的老家庾岭镇窑沟村。此刻,天空还在飘落着雪花,看着白茫茫一片的大山深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想着就快要见到久别的父母时,思绪不觉回到孩提时代,乃至10年前当兵离家走的情景。

      母亲是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父亲是油,催我扬鞭奋蹄……我觉得这样形容父母一点都不为过。我的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尽管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浅薄,但为人本分。父亲待人温和、无私且慈爱,母亲仁爱善良、温柔贤淑。他们时刻教育我们兄妹要发奋学习,热爱国家和人民,为人要忠厚诚实,先人后己……面对父母的谆谆教诲,使我在幼小的心头萌发了积极向上的志向。而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田间家中,他们总是忙忙碌碌地干农活,做家务,伺候老人,照顾我们兄妹健康成长。那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母亲总能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不让我们受半点委屈。母亲省吃俭用,可在我的学业上却从不吝啬,小的时候,油灯在家家户户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上初中时在庾岭中学寄宿,那时,上晚自习每个人都点着油灯,而我每周回一趟家,除了带上一周的干粮,更重要的是带够一晚上用的煤油,另用瓶子带几天备用的煤油。母亲倒油时很小心,但最后总能大大方方地把我的小油灯倒满。而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少装点时,母亲微微一笑说到:“这样可以让你多看一本书,多背几句唐诗宋词,多学一点知识,因为你有了出息是我的最大愿望,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像母亲一样没文化呀!”。母亲的话意味深长。

      自幼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十六岁那年冬天,突然间当兵要走了,母亲却总是担心不下,想着儿子在部队可能遇到的困难,不知暗自落了多少泪,父亲在一旁安慰到:“我们的儿子长大了,他能照顾好自己”。说完这句话,父亲背过身去,我似乎感觉到了父亲的惆怅,那种惆怅是担心,是希望,也是恋恋不舍。因为年龄小,个头低,崭新的军装穿在我身上显得又肥又大,母亲看着我笑了,她一遍又一遍地关照我起居饮食,而回头间,她用那依然破旧的衣襟,轻轻而又飞快地拭了拭已略显苍老的双颊。现在想来,母亲的激动绝不是因为她的儿子参了军。

      而此刻,父亲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并把扉页写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的诗句的笔记本递给我,叫我到部队要当个好兵,为父母争光。当个好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部队生活比自己想象要苦的多,尤其训练强度加大后,晚上躺在被窝里腰酸腿痛,浑身像散了架,我一度打起了“退堂鼓”。可一想到离家时父母期盼的眼神,我又有了劲头,我勇于吃苦,刻苦训练,不久训练成绩一跃而上,在参加部队组织的军事比武时夺得第二名,受到了嘉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又入了党、立了功,转了士官,业余时间又学着“爬格子”,当兵8年,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上百篇,而这些成绩全归功于父亲。因为父亲送给我的那句诗。

      回到家中,喝着父亲沏的热茶,吃着母亲煮的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不仅侧过身去,热泪模糊了我的双眼,那种感觉,很美,很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如油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om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