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望
那年夏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一个伙伴到乡镇东兴中学校长办去问中考成绩,因为我那时读的附中,不是大学附中,而是大队所在地的加兴中心小学附中,所以被那个中学校长奚落一番之后,才拿成绩给我们看,终于得知我们小学附中毕业班有五个同学上线,其中有我名字,由于三年的初中学制,我们才读两年,中考又是全省区统一出题,我们很多题目都不会做,分数向然不高,反正,那时一九八零年,我们这些边远山区的孩子,能读二年初中也是幸运了,经过一个夏季农话抢收抢种的"双抢“劳动之后,我收到了高中录敢通知书,总之,继续有书读,心里也算高兴,家里忙着碾米送到粮站去转粮票,带着粮票、学费、棉被,衣物和路上吃的糯米棕子,约好附近村一起考上的同学上路,我们被录取的高中叫明伦中学,原来是宜北县中学,解放后,宜北县被撒销并入环江县,校舍还在,学校在文革前是比较有名,文革时老师都走散了,后来,又恢复招高中生,范围基本是原宜北县范围,到我们这届应该是第三、四届高中生了。因此,学校离我家直线距离大约二十多公里,要是走公路就多十几公里,所以,我和同学选择走小路去学校。
学校离家远了,距离已经不是以前可早出晚归的小学附中了,出门前,我奶奶咛嘱同路的同学说你们是伙伴一路要互相照顾……,就这样,我们出发了,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
虽然我外婆家是明伦镇吉祥村,曾祖母也是明伦百祥村,但我从来没到明伦街,明伦中学对我也是陌生的,走小路,北宋石雕牌坊是路上必经之地,虽然牌坊雕刻书写、美伦美奂,但它在我们邻村,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倒是另一石匠工程让我更加惊叹,那就是快到这座民国县城明伦街时,必经的一座石拱桥,桥体全部由石头垒成,桥的一头连着河边一座石山肩上,像一个巨人伸出手臂,桥面高崇,河沟深幽,桥下乱石林立,在桥上行走往下看,让人毛骨悚然……。
明伦中学座落在民国古镇明伦街的西侧,顾名思义,明伦,应该教人明白道德伦理之地吧,过了街头,路旁两个水塘中间竖立一大砖柱铁门,就是明伦中学校门了,大门左右单独竖起的门柱,像两位守门的士兵迎着新生的到来,顺着十几米的水泥路,到达由教学楼(平房)中间空出的门厅,门厅两侧墙面是学校门宣传阵地,我们新生的班级安排就公布在上面,门厅聚集着许多新面孔,都在找自已的名字所在的班级以及班主任;穿过门厅,宽大的操场呈现在眼前,整个校园四四方方、呈一个横摆的长方形,中间是四个并排的篮球场,外围是跑道,最外层是教学楼(平房)、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左前角还有一个架着木杆吊桶的水井,除了门厅左边不远有棵枝繁叶茂、高至屋檐的梨子树外,里面大树不多,校园风貌一目了然,坦坦荡荡,让人心旷神怡。
放好行李,首要任务是逛街买生活必须品,走出大门才认真发现前面隔着公路还有一条流水的小河,小河由西向东与学校平行流过,河面约三、五米宽,清澈的河水可以见底,对面的农家被种植茂盛浓密的柳树档在视线之外,有不少低垂的枝条树叶泡入水中,如弯曲的鱼杆,在平静的河面之处倒映着清晰的树影……就这样,就在这里,我要开始我的高中生涯了……。
高一的学习开始了,本届高中招两个班,几个初中同学分别分到二个班,学校按顺序排班,我们25班被安排在梨树旁的教室,教室宽畅,灯光明亮,教室贴着一知半解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几个大字。同学们每天早上起床后到河边洗漱,回到操场集合接受点名做广播体操,整个学校师生被山脚下办公室门前的敲钟指挥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每天都重复着宿舍、教室、饭堂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一旦到自由活动课和体育课大家就嬉笑颜开或开怀大笑……,高一男生感觉最美的是晚饭后到晚自习前这段时光,因为可以三三两两结伴到西面的小河去洗澡或河边散步、聊天……明伦地域处于云贵高原南麓,入秋后更加云高气爽,糯稻芬芳,这时段,来自公路边、田埂上、小河边的爽朗笑闹声、小河流水声、田虫叫蛙声组成了人与自然合谐的夕阳交响乐,很是动听……。
高一年级,因为是补学初三的课程,像是读大学的预科班,没有多大的压力,日子过得庸庸碌碌,得过且过,特别是读到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故乡》, 不免想念家里和家乡,特别是鲁先生写了少年闰土捉鸟的故事,即在空地上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诱鸟雀来吃、再将拉缚在棒上的绳子而把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的方法,让我想起村子里和我同龄的一个好伙伴,也是这样抓过麻雀,他什么都很能干,很像少年闰土,只是不爱读书,但愿他长大后不要像闰土活得那么落迫…,这是当时真实的想法,看来少年时结下的友谊纯洁而长久,非常珍贵……。
后来,课本开始学习写景散文,如朱自清先生写的《绿》,描写的梅雨潭,与我家村头的无名潭一模一样,无名漂一年四季也有不同的绿色,或深或浅,或蓝或碧,是因为季节不同,天空颜色有所不同,更因水潭双岸高山上四季的树林颜色也不同,如春华秋实,夏绿冬雪,倒影到平静如镜的潭水中,自然而然就呈现不同的绿色了,只可惜,没人知道这个无名潭,更没文人描写它,我倒相信世上有很多美景,只是没人发现而已……。
还有不少课文中的所写所述,我也可以在村头村尾找到参照,如《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现实里,我们村子就是三面有河,河岸是高山,长满树林,河水清澈无瑕……。还有鲁迅笔下的牌坊,而现实里,我早见过邻村前面的那双排石雕牌坊,一直孤零零地竖直在荒野中多年了。人说触景生情写文章,我却读文生景思故乡……。
终于,等到周未可以回家了,每当路过公路边小茅屋前,那个独居老太太在门前小方桌摆卖的五分一杯葵花籽,是经过精心炮制的,同路的同学经常每次买两杯,他一杯给我一杯,我们一路走一路啃,味道确实很香,那香味随着归家的路上的谈笑声向着家的方向飘去……。
我的高中 我的高中 我的高中 我的高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