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古时候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情。贫穷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上不起学的。
改革开放以后,家家户户的条件慢慢变好,最起码不缺吃,不缺穿。俗话说,仓廪实而礼节。吃喝不愁以后,家人们开始考虑我们这些孩子读书上学的事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步步走来,心里一直有一个话在支撑自己,“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慢慢地变成自己的内心的一种信仰。家里穷,很少藏书,记得小时候家里收藏的书只有一本,《冠军之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向同学朋友借书,记得《读者》、《文摘》等又小又薄的书,大部头基本不看,看也看不懂,一会就头蒙。不管三七二十一,慢慢地就养成啦爱读书的好习惯。高中期间,也就是围绕高考命题要求,天天语数外,政史地,有强项,也有短板。那个时候目标个明确,就是高考。平时也很少看其他杂书,天天都是刷题,训练,模拟。起早贪黑,围绕主业,争分夺秒,努力实现突破。一天到晚但是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执行,自由读书的时候特别少。
走进大学以后,开始有了人生第一个手机,大学让我改变很多,接触到的知识渠道也开始多元化啦。可以参加学术报告会,可以选修喜欢的课程、也可以到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每当我在图书馆里,沐浴着阳光,看着自己喜欢的,喝着免费的开水,真的很幸福,生活也很美好。大学期间,先后阅读很多书,目前能想起来的有:《大学生礼仪》《商务礼仪》《胡雪岩》《道德经》…
参加工作以后,虽然白天上班太忙,晚上和休息的周末也经常到书城去看书,买书。起早贪黑,坐车一个多小时到书城去看书。很多人不明白问我,为什么跑这么远看书,为何不在网上买书在家里看书?当时脱口而出就一句话,我喜欢那里的氛围。即使一来一回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我也认为值得。上班期间看的专业类的书比较多,课外的比较少。
读书点亮生活。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读书学习,收获满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读书也变得越来越美好啦。平时自己的一些作品,也发表在内刊等系统内外的媒体之上。读书是知识的输入,写作是知识的输出。以前输入的多,输出的少。以后尽量优化结构,多产出,让读过的书发挥更大价值,让写作传递更好美好生活。
写作是读书的一种延身,美好生活需要读起来,写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