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这个时代挺可悲的,大家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好的东西,当然除了钱!
最近又在看许知远的《十三邀》,一直在想,什么是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看到的是许知远交谈时的那些笨拙、天真与不合时宜。比如,他总问些很抽象而空泛的问题。
你焦虑吗?
你怀疑自己吗?
你创造力的源头是什么?
怎么面对迅速到来的名声?
怎么看待你与这个时代的关系?
......
这种问题,不说木村拓哉、林志玲,连李安也抱怨接不住。
他的话语不知变通,于是显得笨拙。
但这些抽象化的追问背后,是知识分子最看重的,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反思。
人为什么而活?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决定了我们?
就像许知远向陈嘉映讨教的那道哲学命题:人生有没有一个核心的东西?
陈嘉映给出的答案是:求真。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时刻: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找不到持续的动力。这种困惑持续太久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不同于父辈那一代,他们只是为了生存。然而,在虚无感和焦虑感的相互作用下,过没有滋味的日子,才是现实的人群。
求真换种说法,就是“活个明白”。
要不断拷问自己:什么是真的我,真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意志。
映在自己身上也是。工作兜兜转转,如果只是以金钱作为工作的目标,反而觉得很容易满足,因为自己也不是一个很物质的人。可是,有的时候又因为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而觉得格格不入。赚钱的工作没有生活,想生活又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撑。所以,总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所以,我们就变得很温顺,很温顺的适应这个时代,但又显得无从反抗的悲凉。
每当日落的时候,思想升起。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会表现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