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电影
曾国潘说,文章的极致在于平淡。看完电影阿拉姜色,久久不能平静。平淡里滋长力量,静水流深,默默无语。关于死亡,关于母子,关于留守,关于再婚,关于失去,关于得到,关于幸福。淡淡几笔,看的人泪下。很多喧嚣和热闹其实已经不好看了。
你明明是富家女,却不会把家里金银珠宝全挂在身上。大家闺秀是不屑于卖弄的,不管是风情、财富,还是学识。整个影片很少能看到藏区大美景观的呈现,在影片的开头并没有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了解藏地文化的人,是一定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并心领神会的。
电影里有藏区的风景,但因为导演把目光引向人的生活,风景消失了,人成为比风景更大的存在;电影里有藏族的风俗,有朝圣和磕长头,但因为导演讲述的是人的世俗生活,磕长头也不存在了,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把它用生活中所有那些艰苦的工作、漫长的修行进行替换。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你,是我。这永恒的人性之美,比单纯的风景和猎奇,更能打动人心。单纯的风景毕竟单薄了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da675524d78d7c8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7f1cc99827a26f68.png)
没有了风景和风俗,没有了奇观和景观,我们反而更直接的抵达了人的内心,也由此看到了风景,看到了风俗。这种反差带来了一种奇艺的效果,可以理解为审美上的‘’少就是多‘’,也可以理解为舍弃一些,得到更多。他们也有计算,也有取舍,但是却不会有太多纠结,臣服命运的安排。
庆山的访谈
庆山说,我早年的旅行非常多,所以看风景的旅行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和之前相比,我这几年的旅行目的地开始固定。有西藏、喜马拉雅文化辐射的周边地区;我也很喜欢日本、印度。这些有着古老传统的地方,让我接受到很强能量感的地方,我会固定地、反复地、长时间地去。
我在西藏或者不丹时,感觉自己就是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内心没有任何隔膜。我也去了耶路撒冷,可能因为上千年累积下来的虔诚聚集在那里,让人感觉非常亲近。
一段好时光
曾经的一段时光,短暂、恍如隔世。你痴迷喜马拉雅文化,你独自去,和朋友去,反复的去。父亲的西藏和母亲的江南,是如此不同,却又殊途同归。你在喜马拉雅丈量雪山,我在江南细数柴米油盐。眼前的生活与诗意的远方,很难说谁比谁更高明。愿你有远方,也有家。
对我来说,生活最大的技巧是没有技巧,老老实实把日子过好,越平淡越绚烂。每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时间,工作之外可以陪伴家人。
阴雨天。去市场买了新鲜蔬菜。炒一个胡萝卜当小吃。有卖手工炒红薯片的,跟普通油炸的不同,也买一些。喝蜂蜜柠檬茶。冬天喝朴素的茶,红茶或绿茶。那次和你去梅家坞,山里种茶人家自种的绿茶,好喝,好玩,临走你买了二两给我。茶已喝完,怅然若失。小吃、茶、电影,只是营造一种心境,令人兴致盎然。有时候,翻开一页书,点开一部电影,是那么的困难。谁说不是呢。就这样过了一个平淡而真实的周末。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a6b42c04a8d2cca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575112/cc02058a84ae0df2.jpg)
网友评论